陈凯歌:大片生硬地植入中国元素和中国面孔招反感

    更新时间:2017-04-18 12:25  

陈凯歌

随着中国电影行业和电影市场的开放和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外合拍片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合拍片试图用中国演员接地气,结果中国的观众却不买账;有的合拍片试图做得更加国际化,结果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得到认可。我们在制作合拍片时究竟是应该做到土洋结合,还是彻底摒弃本土文化特点,往国际化上靠拢呢?昨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印度知名电影人阿米尔·汗、英国制片人盖德·都赫提、中国导演陈凯歌等嘉宾就此展开了探讨。阿米尔·汗认为,合拍片也可以有本土文化特色,但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陈凯歌认为,中外合拍就像婚姻,双方要都坠入爱河,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精诚合作拍出好的作品。

阿米尔·汗:合拍与本土文化可共存

印度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凭借着《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电影在中国拥有深厚的影迷基础。首次受邀前来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阿米尔·汗带来了自己的最新力作《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里,阿米尔·汗需要表现出角色在19岁、29岁、55岁三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一向要求完美、对自己极为严苛的阿米尔·汗不惜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随后五个月内健身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并深入学习摔跤技巧。

作为一位拍出了不仅在本土大卖,在异国也广受欢迎的作品的电影人,阿米尔·汗对于合拍相当有发言权。在他看来,不管用什么方式拍摄的电影,好故事永远是第一位,而本土文化特色是可以与合拍片共存的。“我在电影世家长大。在我的意识中,电影拍摄永远都是讲故事,讲好故事。讲故事是电影的核心,这也是我个人觉得电影最令人振奋的核心。我拍片的时候不会考虑这部电影是面向印度观众的,还是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的。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角色,有一个好的故事以后,它(电影)是可以跨越国境的。”对于合拍片经常遇到的文化障碍,阿米尔·汗认为本土文化特色不应该成为合拍片障碍。他举例说:“2001年有一部电影讲的是印度中部一个小村庄打板球的故事,这部电影最后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全球各地放映都取得了成功。再比如一部电影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印度人或许觉得不熟悉,但我也会为有机会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感到兴奋。作为电影人如果要拍讲述某个国家的故事,一定需要了解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文化。”

陈凯歌:合拍像婚姻需要双方

另一位嘉宾,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认为,合拍片非常的重要,“因为合拍片好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们”。但是合拍片的现状并不那么理想。“在我看来,有些美国电影公司出品的中美合拍片,大家观影结束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些中国的特色,至少有一些中国的面孔,但我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当然他们都是配角,我并不是说演配角不好,配角也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但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如果一部电影中有外国人的面孔,那么定义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呢?”不仅陈凯歌有此疑问,事实上近几年很多好莱坞大片生硬地植入中国元素和中国面孔,并以此来讨好中国市场的行为,已经招致了中国观众的反感。在陈凯歌看来,真正的合拍电影应该像婚姻。“双方都要坠入爱河。如果他们相爱,就会制作这部电影同时贡献自己的想法,也互相尊重。应该本着这样的理念制作合拍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最后肯定是合作不成的。”

在中国从事合拍电影制作的英国电影人盖德·都赫提总结说,合拍片需要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成功。“第一是好故事,这个故事要有文化的联系,一定要跟拍摄的国家有文化的联系;第二是找到合适的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伙伴来做合拍,这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第三要真正了解拍摄目的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制作合拍电影有时候并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很多时候需要本土的剧作者来重新做创作,要保证文化的共识可以建立起来,在我看来,这是成功的合拍片最重要的一点。”

北京晨报记者 杨莲洁/文 柴春霞/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