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陈港生,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一说伍迪·艾伦、成龙,你肯定就知道啦,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艺名。
很多明星都会改名字,可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运、或者为了更好记,而对于近代的这些文化名人,改名字也很常见,说起来,他们改名的缘由真是千奇百怪……
01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
改名原因:怕考试挂掉被朋友所笑
1910年6月,20岁的胡适去北京报考清华“庚款”留美官费生,才开始用“胡适”这个名字。他后来在《四十自述·我怎样到外国去(二)》中说,当时“怕考不取被朋友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这个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竟然是自尊心在作祟,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胡适,原来和我们一样,都很惧怕看考试成绩的那一刻啊。
02
巴金,原名李尧棠
改名原因:想找个笔画少的字
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巴金虽未涉足戏剧创作,但是其小说中的各种元素深受古今中外戏剧的影响。巴金的经典作品《家》和曹禺的《雷雨》心意相通,曹禺试图将《家》改编为戏剧,也是出于理解和喜爱。
03
曹禺,原名万家宝
改名原因:原名太甜腻
曹禺原名是其父亲给他取的,但是曹禺作为一个进步的青年作家,觉得自己的名字太过于甜腻了,而且那个时候文人一般都是用笔名发表作品的,所以曹禺把自己的姓氏“万”拆分(当年万的写法是一个草字头,下面是“禺”字),给自己起笔名“草禺”,但是“草”太不像一个姓氏,所以取谐音,取笔名为“曹禺”。
这个在中国现代话剧上成就最高的作家的名字就这么来了。要是曹禺没有改名,在现代,会被网友们直呼“宝宝”吧。
04
茅盾,原名沈雁冰
改名原因:被通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
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会招来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
对于戏剧,茅盾始终关注着其发展,他说:“近代文学,是现代人生的反映,而戏剧又是近代文学的中心点,所以欲研究近代文学,竟不可不研究戏剧。"茅盾关于戏剧的评论文章,对戏剧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05
梅兰芳,原名梅澜,又叫鹤鸣
改名原因:太单薄,压不足灵气
梅兰芳在很小的时候加入喜连成戏班子进行演出,有次喜连成的班主叶春善带着牛子厚老板在山上散步,发现山里的树林中有人正在练剑,远远看上去精神抖擞,敏捷灵活,牛子厚从没见过这样精彩绝伦的练剑,于是情不自禁的走上前去,连连叫好。
当时牛子厚问他叫什么,回答说是喜群,这是喜连成的班主帮梅兰芳取的艺名。牛子厚听了便皱着眉头深思,觉得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单薄,压不足梅兰芳身上的灵气,于是干脆地说了“梅芳”两个字。
06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原名阿列克赛耶夫
改名原因:不想被父母发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最富有的家庭之一,为了不让父母发现他的表演活动,他取了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他的家人并不支持他做戏剧,这意味着在33岁之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只能把戏剧作为业余爱好。
这些历史名人改名的原因,其实和我们普通人如出一辙,不过他们对创作和文学的追求,远超出了大多数人。
回顾中国话剧诞生的一百年里,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也一直是相互滋养的,很多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而当时这些文人对文化氛围的改良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无疑都促进了戏剧在近代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