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增快,人类的睡眠问题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以失眠类和睡眠呼吸障碍类最多。
调查发现,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5%,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57%。
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表示,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学习、记忆、情感等,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而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使中风危险增加4倍,肥胖症、癌症危险陡增。
开着电视就睡着?可能是病!
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通常被看作人体四大生命体征,其实睡眠可以看作“第5大生命体征”。
睡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开着电视,有的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把电视一关,他立马又醒过来了。“肯定太累了!”相信很多人都这样以为。其实,大家都错了。
不久前,一患者赵佳(化名),今年68岁了,因失眠、心烦3年,就诊于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科。
起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觉得睡眠浅,慢慢又出现在睡眠中感到“心脏停止跳动,就像要昏死过去”的感觉,有时在凌晨还能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直至将其唤醒。
次日醒来,全身乏力,反应迟钝,不愿做事。白天经常开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家人把电视一关,立马又醒过来了,觉得自己根本没睡。
患者容易出汗,忽冷忽热;经常感觉坐卧不宁;不敢一个人独处,担心有危险;时常感觉阵发性心慌胸闷,胸口压迫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佳除了在综合医院就诊外,还持续服用安眠药,可病情不见好转。经多导睡眠监测显示,赵佳睡眠效率低(78%),Ⅰ期睡眠增加(10.2%),Ⅲ期睡眠缺乏,轻度睡眠呼吸暂停,AHI指数5.8(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5.8次,以中枢性为主),最低血氧饱和度8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8次/分;头颅CT、脑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也都正常。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科主任高安民主任分析到,患者是抑郁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种病合并的表现,这就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单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是不好的,但对治疗抑郁症又不那么容易,对用药选择非常高。
这个患者后来经逐渐停用安眠药,给予系统抗抑郁药治疗,并纠正睡眠姿势,辅以心理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入睡前幻觉消失,心慌胸闷减轻,抑郁情绪明显改善。
成年人每晚睡眠7-9小时为最佳
睡眠质量是由睡眠周期过程来决定的。睡眠周期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慢波睡眠(深度睡眠)和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慢波睡眠帮助你恢复体能,你可能听过有些专业运动员每晚睡眠为11-12个小时;而REM睡眠帮助你恢复精神。
高安民介绍说,通常REM睡眠在一晚上会出现3-5次,并且时间不长。大脑做梦和重新组织信息的就在这个阶段,如果总是感觉在做梦,就表示REM睡眠阶段时间持续长或者出现次数增多。这些睡眠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时间,这意味着睡眠质量和自我修复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数据显示,平均年龄为80岁的人慢波睡眠时间比平均年龄20岁的人少62%。影响身体组织和细胞老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缺少慢波睡眠会让身体难以自我修复并导致老龄化进程加速,这也就意味着良好睡眠才是抗衰老最好的方法。
高安民表示,睡眠债是会累积的。一般来说,95%的成年人每晚睡眠7-9小时为最佳,对大多数成年人最好保持每晚8小时的睡眠。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多。如睡眠不足7小时将经历体能和精神表现下降,所以,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就会对精神和躯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睡前要使自己处于“断电”模式
“坐诊中,许多患者和家属经常会问我,什么样的睡眠环境好?怎么有些人在很吵的环境里也能睡的很香?我怎么在安静的卧室里也睡不着啊?怎么睡才好,是仰睡还是左侧还是右侧等等问题。”高安民表示,其实这些都是涉及的是睡眠环境方面的问题。
他介绍说,睡眠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卧室环境或者说外环境、床品环境、人体自身内环境。对于卧室环境或者说外环境,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当然,卧室温度对睡眠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人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非常舒服的时候,睡眠也最好。
去除咖啡因,对于人体自身内环境,则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为获得更好的睡眠,高安民指出,从饮食中去除咖啡因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戒烟,此外,吸烟的朋友要戒烟,据研究发现吸烟者的睡眠时间比不吸烟者少,并且睡眠质量也较差。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使大脑与身体在夜间更容易进入休眠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睡前2-3小时锻炼。制定并坚持规律的作息安排,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时间睡觉和起床,不要养成深夜工作的习惯。
睡前“断电”,更要在睡眠前使自己处于“断电”模式,不要上网、玩手机、刷朋友圈、微信等,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因素,对睡眠会有很大的帮助。
睡前减压,在很多就诊的患者中,至少有50%和情绪或压力相关,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睡眠,比如写日记、深呼吸、冥想等都是不错的方式。但是如果是因情绪问题或者出现睡眠相关疾病,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记者隋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