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贯穿各个年龄层需共同面对的重要话题。“吃补”则是最为简单粗暴的健康形式,功能性的营养素补充剂、保健品等也应运而生。
智研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2360.64亿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对于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已经成为国际保健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变量。
市场体量巨大
“目前对于保健品消费需求最大的人群主要包括孕妇、儿童、中老年人,同时也包括对常见健康的预防,如雾霾、酗酒等因素影响下的人群。年轻消费者更多倾向于营养素补充剂,例如维生素、矿物质补充等等。”至善至美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顾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美国、中国、欧洲各国、日本是全球保健食品前四大消费市场,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0%、20.9%、20.0%、10.5%。但若以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的增长率来衡量,中国的增长最为强劲,2009年~2015年增长率达13.5%。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商Blackmores在2016财年的收入为7.1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收入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为35%;合生元旗下品牌Swisse,在2015年阿里巴巴平台上销售额达到7.1亿元人民币,收入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为40%。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专家厉曙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营养品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期,国家监督管理手段逐步加强,随着教育、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加强,消费人群日趋年轻化、大众化;加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刚性需求,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成熟,都将推动营养保健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难长久立足
尽管营养保健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能长久立足的品牌并不算多见。
一方面,保健品的功效是因人而异的,产品本身不具备明确的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市面上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经销欺诈的营养保健品,监管部门亦是“打而不止”。
厉曙光向记者说道:“中国从1993年开始发展保健品行业,迄今国内已获得批准的保健食品达16000多种,囊括27种功能。早些年国内保健品牌很少,像是太阳神、太太口服液、昂立一号、青春宝等。有些品牌现在已经没有了。”
相较而言,中国的保健品重点描述功效,西方保健品则重视对人体有效的成分。然而,美国政府的监管力度却不及中国。
根据1994年的联邦法律,与处方药不同,保健品在投入市场前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以证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FDA要求各保健品公司确认自家产品安全标签成分准确即可。
这一度导致美国保健品市场成分夸大、标签误导现象严重。2012年,一篇发表于《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论文警告称,保健品行业监管的缺失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问题保健品曾引发了肾功能衰竭、肝炎等症状。
此外,美国卫生部发布的一份报告也称,保健品标签上声称的成分及功效往往缺乏科学依据。连具有82年历史,也是全美国最大的膳食补充公司GNC(健安喜)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名列其中。
2015年3月初,GNC同意采用全新的测试流程以保证产品质量控制标准超联邦法律的强制要求。此前,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曾指控GNC及其他三家主要售卖草本保健品的企业存在欺诈,或受到标签中未注明成分的污染,可能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相比之下,国内保健品虽然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批,但目前仅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等评审是否具备功效,而不会去评功效是大是小。
“药品是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的,而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营养素补充剂,最多就是辅助治疗的功效,即使是优质的保健品,也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服用,消费者不应盲目吃补。”记者在走访药房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剂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