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什么涨得最快?很多人觉得是房价。但在近日召开的“2017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却语出惊人:“2016年比房价上涨更快的是明星片酬!一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但伴随着明星片酬的高速增长,影视剧的口碑却在直线下滑,这个局怎么破?
高片酬却造就了“烂口碑”天价剧
演员片酬疯长,直接推动电视剧购买价格飙升,但影视市场上仍有人买单,大肆烧钱的视频网站如今已成为电视剧版权售卖的金主。王磊卿透露,2016年东方卫视采购的2017年播出电视剧中,单集最高价格超过600万元,网络版权价格突破1000万元,最近有一部网剧的采购价格更是高达每集1200万元。事实上,“高片酬”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对影视制作合理经费的挤压。10年前,一部国产电视剧的演员费用约占制作费用的30%,但近几年国产剧演员片酬超过总制作成本50%已成常态,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投资方盲目迷信“明星中心制”,坚持“只要在演员阵营上下足了工夫,卖相再差,也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的投机心态,直接导致了明星片酬一涨再涨。影视行业观察者王庆峰笑言,假如几个主演轻易拿去75%的成本,剩下所有人均分25%,这样的配比体系下,没有人会用心写剧本,导演恨不得“一条完”,摄像也不必精益求精,至于灯光、布景等,也是能压缩就压缩了。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年由明星出演的“烂剧”比例似乎越来越高,今年初由钟汉良和杨颖主演的《孤芳不自赏》,就被评为“刷新了国产剧底线新低”。
盲目讨好年轻人,是行业的不理智
作为大家关注的概念,IP在此次年会上是讨论的重点。王磊卿直言:“从去年暑假开始,一些大牌IP项目在卫视平台上收视、口碑相继败北,2017年第一季度,各大视频网站的大IP网剧几乎全军覆没。”
慈文传媒老总马中骏坦言是IP热的受益者之一,但他感叹:“IP热的时候大家都在追,一系列剧集扑街后,大家又都一致看衰,这些观点都有点极端。”他认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IP都是不能改编或是改不好的“冒牌货”,想要练就真正的爆款IP,最重要的还在于编创团队。华谊兄弟老总王中磊同样认为,改编团队才是重中之重,在他看来,IP剧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持批判态度。而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则用“IP不用太嗨,但是也不用唱衰”为这一话题作总结,他认为在市场的检验下,没有IP剧、原创剧的差异,只有好剧、烂剧的分别。很多IP剧粗制滥造并不是IP本身的问题,创作者是否用心才是核心。
不少专家就表示,现在的受众已从中年人向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转移。影评人李星文则笑着表示,如今的“90后”、“00后”群体被戏称为“九千岁”,为迎合他们的观剧偏好,有些剧成为低智商剧。在给“IP”“流量”等热门词汇“泼冷水”的同时,嘉宾一致认为,做好自己的那道“菜”比盲目“讨好”要明智许多。
新版《射雕英雄传》的总监制郭靖宇表示,他发现很多年轻观众喜欢郭靖是喜欢他憨厚、忠良的品性,而非他的颜值。这再次提醒他,电视剧创作者首先应该“讲好故事”,用好故事打动年轻观众。《黎明决战》的导演刘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电视剧的创作形式和创作环境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创作“本质上一定要是好内容,一个好的故事是创作者要坚持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