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前,72岁的李保老人领到新居钥匙,欢欢喜喜住进了政府分配的金水·龙泽苑小区,套一的公共租赁住房温暖舒适、设施齐全,每月租金和物业费只有五百多元,比以往租房省了一半多。
青岛市白沙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李保老人“住房梦”的实现,只是青岛住房保障工作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岛城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越来越多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梦”得以实现。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6.3万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青岛市保障房建设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次、“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2次。
创新思路
不断健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住房保障工作要求,2014年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四类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统一申请,实现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并轨运行。
2016年4月,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将保障方式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举,确立了青岛市住房保障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新体系。
2016年5月,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调整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申请条件和保障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降低租赁补贴保障家庭的准入门槛,适当提高租赁补贴保障标准,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
青岛市坚持规划先行、以需定建,通过采取建、购、改相结合,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建筹保障性住房。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实施了三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年出台实施了第四个住房保障三年发展规划。
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约7.2万套,基本建成约7.6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4.4万余套。政府累计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性资金达41.8亿元,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保障城镇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同时,青岛市将新就业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园区集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配租。
严格审核
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
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在住房保障资格准入上,青岛市实行“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制度和“六部门联审制度”,对申请保障性住房家庭的住房、收入、婚姻、财产等情况进行核查,保证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自2012年起,将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配售方式进行调整,根据申请人家庭住房、收入、年龄、家庭人口和申请准购资格时间等因素,对申请家庭实施计分排序,并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公证机关等单位和市民代表,对计分排序全过程实施监督,排序结果通过媒体进行公告。
以人为本
实行差别化租金和梯度退出
为给承租家庭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居住环境,青岛市住房保障并轨后,实行差别化租金机制。
据了解,根据收入不同,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群体划分为4类,享受的租金标准分别按照0.75元每平方米每月,以及同区域市场租金标准的30%、50%和70%确定。
承租家庭如果收入提高了,政府可根据其收入的提高情况调整租金水平,如果收入完全超过了保障房标准,并且确实没有其他住房的,承租人申请并经批准可继续租住,但要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租金。
着眼民生
住房保障逐步实现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惠民生”为目标,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逐步解决和改善符合条件的城镇户籍家庭、新市民以及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计划配租配售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等租赁型和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5万套,计划对符合条件的1.5万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规划期内,将逐步缓解约2.8万户低收入家庭以及9万名新市民和1.5万名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