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具有千年历史的琅琊祭海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台西头村举行,展现出一幅先民敬海、爱海、垦海、拓海的动人画卷。据悉,本届琅琊祭海活动为期两天,祭海仪式由泰山封禅大典策划团队主创,当天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现场◆◆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亮相”
昨日上午9时58分,琅琊祭海仪式正式开始,吸引了不少居民和游客前来观看。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前摆着整猪、鱼、鸡等贡品,距离舞台不远处摆放着两米多高的“龙王”。在姜太公封神典故演出后,16名壮汉动作整齐划一,敲响了战鼓,烘托出了浓浓的历史氛围。鼓声作罢,40名手拿剑盾的“秦朝士兵”组成方阵,伴随着阵势恢宏的音乐阔步向前。此时,“徐福”带领10名童男童女从方阵走出,按照秦朝礼仪祈福上苍,踏上远航之路。最后,“秦始皇”登场,仪式进入高潮,司仪官宣读献祭品,随祭人抬祭品到香火边,“秦始皇”拿起祭品抛向大海,“龙王”也被大汉请上了舞台,渔民们一同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整个琅琊祭海仪式一共持续了40余分钟。
据了解,琅琊祭海具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是琅琊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如今已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并于2015年获批为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次祭海仪式按照姜太公封立四时主、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台、徐福东渡等历史史实以及琅琊民俗演绎而来。
揭秘◆◆祭海前渔民要为海守夜
琅琊祭海对于琅琊镇台西头村的村民而言绝对是一件大事,需要提前两三天准备。在诸多供品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供品,就是每家必须宰杀一头猪。所供的这头猪必须是整猪,而且清洗干净后还要精心打扮,嘴衔红花,身披彩绸。和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同,琅琊祭海使用的是不开膛的整猪,寓意为新的一年聚财发财。准备期间,村里的渔妇们更是忙个不停,她们要精心制作各种面食供品,其中主要是馒头(也叫饽饽)。做馒头要有技巧,不仅做得大,时间长了也不裂,而且更重要的就是对其加以绘饰。祭前准备做好之后,接着就是祭典仪式。
每到正月十三,渔民们会像过除夕一样为海守夜:五更之前,在海边备好供桌,摆香炉、祭案,各船船主忙着将彩旗猎猎的渔船开到村前海湾,船头面向大海,一字排列,等待正式举行祭海仪式。清晨,一种充满乡情海韵的民间祭祀活动就在村前的沙滩上拉开了序幕。村民们抬着宰好的整猪,渔妇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提着供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海滩上。各家都非常有秩序地将供桌、供品摊摆开来,在供桌前还要有一只雄鸡,取意 “大吉大利”。在9炮、9鼓、9锣后,祭海仪式前礼开始。随着布仪,主祭人,陪祭人就位后 ,司仪宣布吉时已到,三炮,三鼓,三锣声后,祭海仪式正式开始,海滩上鞭炮齐鸣,礼花喧天,万头攒动,一片欢腾。剧团扎台唱戏三天三夜,秧歌、腰鼓及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热烈的场面极为壮观。随着阵阵的鞭炮声,渔民喜悦地迎接一年新生活的开始。按照传统习俗,祭海仪式结束后,渔民们将会带着分来的贡品及配足船上的粮食和蔬菜,赶赴大海里打鱼。
惠民◆◆活动期间景点免收门票
“我们每年都有祭海仪式,以前祭海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现在已演化为一种希望,期待着丰收,感恩大海的恩赐,再就是祝愿祖国早日完成海洋强国梦。 ”台西头村村主任肖长满介绍,今年举办琅琊祭海仪式的场地紧邻琅琊古港,面朝斋堂岛,相比往年更加开阔。
除了祭海仪式之外,台西头村还举办为期两天的庙会及文艺演出。琅琊味道评选、本地民俗文化展览等活动也一并亮相。记者看到,现场挂起一串串红灯笼,树木身上也挂满了红色的布条,海滩裸露的岩石也被绘上了活灵活现的巨龙,节日气氛十足。距离祭海广场500米左右,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琅琊港。港内一艘艘渔船贴满了写有 “福达三江 财通四海”、“风调雨顺满载而归 ”、“海不扬波 水上太平”等内容的大红对联,表达了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据悉,活动期间,市民游客还可以免门票登上琅琊台以及隔海相望的斋堂岛,欣赏美丽的琅琊风景。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于波 通讯员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