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推动国际疗休养产业发展 沿海打造健康产业带

    更新时间:2017-02-07 12:10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隋 峻

建设区域性海陆空立体救援中心;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每个区(市)至少布局一所三级医院……《青岛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日前发布。《规划》指出,到202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常住人口每千人医院床位数5.1张

《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医院床位数5.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到2020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医院床位7000张以上,社会办医院床位总量不低于1.5万张。

根据全域统筹的城市空间战略,将区别制定各区(市)床位配置标准:控制发展区域为市南区、市北区,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重点改造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平稳发展区域包括李沧区、崂山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以上区域严格控制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床位增量,重点强化高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鼓励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适当增加康复、老年护理、儿科、精神卫生等紧缺专科的床位配置。鼓励发展区域包括黄岛区、城阳区、平度市,将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办医,适当增加床位配置。加强红岛经济区、蓝谷新城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空港组团、新河组团、姜山组团、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等重要功能区床位资源配置。

同时,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15人,其中中医执业 (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注册护士数达到3.94人。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全市医护比达到1∶1.25,区(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未达到床护比标准的,不允许扩大床位规模。

规划设置32个中心卫生院

《规划》指出,着力推进三级医院均衡布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东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市民健康中心、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三级医院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各类三级医院达到20所以上。

推进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项目,每个区(市)确定1家区(市)级综合医院,力争使区(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市)。在董家口港城组团、空港组团、新河组团、姜山组团区域,规划建设4所区(市)办重点功能区综合医疗中心,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规划建设胶州市中医医院。提升黄岛、城阳2区和即墨、胶州、平度、莱西4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和水平,成为辖区内区域性医疗中心。

此外,全市规划设置32个中心卫生院。

《规划》要求,将推动国际疗休养产业发展。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国家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打造国际知名的疗养康复中心、养生休闲基地。依托中韩创新产业园,大力发展健康休养服务、健康医疗服务有关产业,打造中韩生命健康医疗产业集聚区。整合环胶州湾、崂山沿海、西海岸沿海、即墨沿海和灵山岛、田横岛等优势资源,推动建设以医疗、康复、养老、养生等为主体功能的健康产业链,培育服务胶东半岛、辐射华东地区及日本、韩国的健康产业带。还将在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红岛市民健康中心和蓝谷核心区、西海岸新区等区域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独立或合资合作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打造高端医学平台。

在全市构建区域儿科联合体

《规划》指出,要完善门诊和住院服务体系,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逐步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支持市级医疗机构与区(市)级医疗机构、区(市)级医疗机构与镇(街道)卫生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或组建医疗集团。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加强儿科医联体建设。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延伸,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在全市构建区域儿科联合体(团队),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在县级综合医院建设2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儿科服务新机制。

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市)

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建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全国医疗健康信息化示范区。到2020年,居民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预约挂号率达到8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90%,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市)。

在 “互联网+医疗健康”重点项目中,将建设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建立全预约挂号系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医院自助设备等访问通道,实现预约挂号、信息查询与维护、健康知识浏览、健康咨询与专家互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等应用。将建设医疗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包括建立区域影像、区域检验检查、区域心电、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构建市级医疗业务协同应用平台,促进跨地区、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建设智慧医院,包括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源互联互通,推进移动医疗,探索构建云医院体系。

此外,未来我市还将加强急救能力建设,在新建城区和重要功能区设置急救站或县急救中心分中心,到2020年,全市达到每5万常住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辆标准。建设区域性海陆空立体救援中心。到2020年,全市建成150个国医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