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20年县域GDP突破5500亿

来源:青岛观    更新时间:2017-01-26 15:08  

  青岛发布“十三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5%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2.2:1

经青岛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岛市“十三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县域综合实力在全国进一步争先进位,城乡产业互补发展、基础设施互相连通、公共资源统筹共享、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县域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5%左右;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3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2.2:1。

《规划》分析了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条件,明确了青岛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重大任务和发展路径,提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是引领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时期,青岛将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空间拓展、产城融合、村镇再造、土地集约、要素重组”为基本思路,立足主城,推进六区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领域完善提升工作;聚焦县域,推进城乡统筹,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打造“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八大主要任务,明确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考核激励、强化示范带动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十三五”期间,青岛将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通过发债的方式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推广PPP融资模式,通过股权转让、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及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记者 林刚)

  新闻链接:《青岛市“十三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解读

青岛日报/青报网/青岛观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日前印发的《青岛市“十三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5%以上;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72%;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城区人口达到50万左右,莱西市城区人口达到40万左右,蓝谷新城、董家口港城、空港新城人口达到20万左右;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区(市)平均水平。

  七大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经济迈上新台阶,经济布局更加协调、结构更加合理,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5%左右;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3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2.2: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比较优势经济为核心,以技术创新、结构创新为动力,依靠大项目驱动、产业链拉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5%以上,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0%左右。十大工业功能区占全市工业产值60%以上。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全市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四级空间布局结构,产城融合步伐加快,特色小镇带动能力凸显。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72%。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实现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全覆盖。

城乡基础设施互通。城乡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进一步完善,构建起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乡镇公路和通村公路相协调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城乡垃圾、污水应收尽收、达标处理。

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务工人员免费接受基本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稳步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逐步提高。

城乡生态环境优化。节能减排降耗长效机制更加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土地、产权、户籍等统筹城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影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八大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八大重点任务。

强化区市协调发展。加快六区统筹,优化六区城市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建立中心城区合理疏解和新区产业人口集聚调节机制;加强区市协作,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都市产业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外移,加强与周边城镇基础设施连接和公共服务共享;加快平度莱西崛起,支持两市深化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建立两市与中心城区的对接机制;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就业创业脱贫、教育保障脱贫,2018年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区(市)平均水平。

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到2020年,实现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县级市和重点组团,公路网密度达到150公里/百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向县域延伸,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县域城区和小城镇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85%、70%和50%;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城区家庭、农村家庭宽带能力分别达到100M、20M,实现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全覆盖,构建从线下到线上、从田间到餐桌的“双网双线”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运销”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域制造业发展能级,滚动推进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专业化发展模式;支持县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即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现代商贸、健康产业、旅游会展、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倡导适度混合功能开发。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整体功能,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适度控制老城区建筑密度和人口规模,加快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城区北部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打造鳌山湾等11个集约紧凑的外围组团,到2020年,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城区人口达到50万左右,莱西市城区人口达到40万左右,蓝谷新城、董家口港城、空港新城人口达到20万左右;提高小城镇要素集聚能力,规划建设50个特色小镇,完成李哥庄等5个小城市试点;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运用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政策,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

统筹安排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快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市财政对平度、莱西和城区北部以及外来人口流入重点区域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2020年实现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县域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完善“一刻钟”就医圈;统筹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有一处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每个村(社区)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失能和半失能特困老人供养率达到70%。

统筹整治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平度、莱西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加大对大沽河等重点流域保护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置水平;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生态与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强化生态七线管控,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统筹深化重点改革。以“三权分置”为重点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三个集中”为重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三个平台”为重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以“三大区域”为依托分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挂钩,逐步缩小居住证持有者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统筹推进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包容性城市,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权益;强化基层和社区建设,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网格化管理服务;规范农村社区综合治理,完善农村新型社区社会管理网络,强化农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深化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加快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