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至今,我市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投入,2016年进入收获的小高峰。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围绕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统筹做好“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端科技服务提升、高端新兴产业培育、高效科技体制改革”四篇文章,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高端创新资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起广泛关注。
突破1
创新打造高端创新平台
我市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去年全面启动运行,在去行政化、法人治理结构等管理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建成8个功能实验室和国际海洋领域运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等大型科研平台,构建面向全球的人才团队和创新网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获批全国唯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加快构建全球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世界高速列车创新高地。
突破2
“四条主线”集聚高端研发机构
一是中科系。我市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协同有关部门推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在西海岸落地开工,着力打造海洋科教融合基地。中科研发城在高新区正式投入使用,一批院所将集聚入驻,与中科院启动共建先进产业研究院,打造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中科院创新资源在我市形成“一园一城”两翼集聚发展新格局。落地院所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集聚人才2000余名,孵化公司50家,合作企业200余家。
二是高校系。我市新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985”“211”高校在我市设立研究院。其中北航引进中,首次以市、区、校、企共建模式,从洽谈到落地崂山仅3个月。加快已引进高校发展,哈工程科技园3.5万平方米孵化器投入使用,引进16家研究中心,带动70家企业入驻,即将启动青岛校区建设。西安交大研究院集聚科技领军人才50余名,在激光焊接、3D打印等方面与地方开展深度合作。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已入驻团队16个,孵化科技企业12家,与海洋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西北工大、华东理工、北京交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清华高铁研究中心等落户青岛。
三是企业系。我市全面加强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合作,将在智慧城市、5G产业和智慧海洋等领域推动创新。与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签约,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共同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建设,深化与中船重工集团在深海装备、邮轮建造等方面科技合作。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签约落户西海岸,建设我国首个海洋国家综合基因库,构建“1+10”基因组学产业体系。在谈引进中航科技、赛迪集团、中信重工等央企。
四是国际系。我市积极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我市首次成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科技合作分委会中方正式成员,成为第二个与科技部签订科技外交官服务协议的城市。加强国际机构引进,落户高新区的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机构在青成立了创客学院和孵化器。推动哈工大与乌克兰国家技术科学院签约共建青岛技术交流中心。美国海德能、日东(青岛)研究院等联合成立青岛膜技术国际创新产业联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6鳌山欧亚科技论坛、阿斯图年会、千帆论坛和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首次引入国际权威认证的专业技术经理人培训,打造国际化经理人队伍。
突破3
提升高端科技服务
我市积极实施孵化器提质增效工程,其中,50余家在孵企业在新三板、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00余家企业获高企认定。12个创业街区建成投用。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孵化载体75家,总数9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提升服务效能,引进腾讯云等专业服务机构100余家,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组织创新创业大赛、路演、论坛等各类活动4000余场,聚集和服务创客11万余人次,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我市还提升技术转移服务,建成国家专利技术(青岛)交易中心。加快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全年海洋技术交易额12.31亿元,同比增长184.95%。建立技术交易常态化机制,挂牌交易科技成果3878项,成交466项,累计成交额8.4亿元。举办第四次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21项,成交率91.3%,创历史新高。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完善智库基金、孵化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链条,新设立12支基金,规模10亿元,其中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各类基金共为1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5.4亿元。我市在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投、首贷、首保”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作为全国5个典型之一入选科技部科技金融培训教材。我市还积极承担国家试点示范,出台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方案和知识产权强市意见,即墨以第一名成绩获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省唯一。
突破4
培育高端新兴产业
我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十大创新行动。靶向产业,着眼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建设海洋、高速列车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无人技术等面向未来产业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先期启动高速列车和海洋生物医药两个中心开展改革试点。
培育科技型企业在不断提速,去年高企申报数量较往年大幅提升,新认定高企565家,总数达1348家,同比增长近40%。全面落实高企税收优惠政策,为高企减免所得税23亿元,同比增长16.5%。大力实施“千帆计划”,入库企业1898家,采用研发投入奖励、科技金融支持等措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经费9亿元,首期到位4.05亿元。
突破5
聚集全球高端人才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后,我市首次以市委全会形式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出台 《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在政府简政放权、为科研人员松绑、人才自主评聘、外籍专家“市民待遇”等方面深入改革、破解难题。专门扶持政策,最高可给予1亿元综合奖补,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树立起青岛发力引才的大旗。首批试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领衔的5个顶尖人才团队。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真正让人才实现名利双收。高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7个单位(个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7人入选“万人计划”,占全省1/3。10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46人入选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青岛科技2016亮点
1.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263.7亿元,占GDP比重2.84%,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2.2016年1-11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 26756件、授权5894件,授权量同比增长29.7%,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3.PCT国际专利申请 588件,同比增长86.7%,总量占全省60%,居副省级城市第三。
4.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104.12亿元,同比增长16.28%,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5.国家试点方面,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首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年度考核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制表 于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