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谷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 众多工程建设提速或竣工

    更新时间:2017-01-12 17:10  

随着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机正式启用,作为我国目前在海洋领域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有效服务于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深海极地、海洋装备等海洋研究与发展计划。 “向阳红01”顺利结束首航任务,返航停靠在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圆满完成国家专项科考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东印度洋南部水体综合调查秋季航次科考任务。如今,曾经因军事战略地位而兴盛一时的海防重镇鳌山湾,以“青岛蓝谷”的崭新形象重新吸引世人的目光,一座现代化海洋科技新城正加速成长,成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

蓝谷,工程,提速

蓝谷,工程,提速

蓝谷,工程,提速

新引进3个重大科研平台

去年9月,地处蓝谷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首批新生,为蓝谷发展掀开了历史性篇章,山大的平台效应很快显现。10月,山大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共建的德国学院在蓝谷揭牌,引进了包括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在内的12位外籍专家。

同年,青岛蓝谷被初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 “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使蓝谷成为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国家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蓝谷做了这样的设定。如今,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谷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成立,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18所高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

“蓝谷的引智目标相当明确,引进的高校院所要么具有明显的涉海学科优势,要么在传统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并且正在将这种优势向海洋领域拓展。 ”青岛蓝谷管理局招商促进处处长程谋松介绍,2016年,新签约引进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6个,新引进“中字头”“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3个,新签约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40余个、累计达到250余个。

 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

目前,青岛蓝谷内的13条市政道路正式竣工通车,6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蓝谷城际轨道交通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加快推进总长8.6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温泉河、新民河、南泊河、尼姑山河等河道景观整治和滨海公园一期工程,实施滨海公园二期和滨海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大幅提升蓝谷生态品质。

在青岛第19中学、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及实验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的同时,青岛二中、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在蓝谷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引进德国卡普蒂姆文理中学和德国艾瑞集团共同建设德国中学,启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国西部教育联盟美国中学青岛分校等学校建设。

教育、商业、娱乐、休闲、健身……随着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设施配套的完善,让蓝色梦想的线条更加立体。随着众多工程的建设提速或竣工,蓝谷的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一座“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海洋科技新城正阔步走向世界。

面向全球汇聚海洋高端人才

前不久,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布招聘信息,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其中,针对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等六大研究方向拟聘请的首席科学家可获得的资金补助将超过千万元。

“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业研发中心都是蓝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载体。 2016年以来,蓝谷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 “鳌山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面向全球汇聚海洋领域高端人才。中国海洋人才市场蓝谷分部、中国海洋人才创业中心蓝谷基地正式挂牌运营。建成12栋院士专家工作楼,为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合作提供最大便利。

“以产业优势吸引‘最强大脑’,构建精英人才‘朋友圈’,不仅为蓝谷补充了智力资源,更形成人才落户的集聚品牌。 ”青岛蓝谷管理局党群与人力资源处处长郑雷说,仅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就引进了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精密机械和微钠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立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等3个院士团队入驻。截至目前,蓝谷培育园区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站4个,引进全职与柔性人才累计达到3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海外人才52人。

本版撰稿 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周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