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青岛生态画卷:52处山头将变公园

来源:青岛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7-01-07 14:01  

青岛新闻网1月6日讯(记者 朱颖) 今天下午,市城乡建委发布《青岛市 “十三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中心城区将对52处山头进行重点改造建设,对128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重点绿化建设33条河道,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构建绿道系统,保证城市居民500至800米范围内就近享受公园绿地。

“十三五”期间,争取各区确定20%林荫路建设任务,确保至规划期末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5%以上。

■范围:中心城区六区

青岛市中心城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不含原胶南市)六区。 规划内容包括增加城市绿地,提升绿地景观,主要是中心城区内的山头绿地、河道绿地、道路绿地、立体绿化、专业公园等;推进海绵型绿地和节约型绿地的建设。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至2025年。

■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根据发展目标,“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广 “生态型、节约型、海绵型”绿地建设,加强各类绿地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整体景观环境,建设幸福宜居的美丽家园。

●保证城市居民500至800米范围内就近享受公园绿地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胶州湾、大沽河生态中轴、城市水源地、城市生态间隔带、山林水系、生态湿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实施严格的保护。科学划定胶州湾及其两翼海岸带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加大对自然岸线、近海海域违法占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滨海岸线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作,依法严格保护海岸带。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构建绿道系统,保证城市居民500至800米范围内就近享受公园绿地。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廊,保证城市空间显山、透绿、透海。做好近山、滨海 (水)区域的规划控制,建设公共开放空间,优先为市民提供生活休闲活动场所,形成集山、海、城于一体的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

城市绿地建设应尊重地域习俗、留存历史记忆、延续传统风貌,并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实施郊野公园 道路绿化等增绿工程

增绿工程包括建设郊野(山头)公园、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湿地、立体绿化,并新建3处专业公园,专业公园建设包括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

增绿工程主要大量增加供居民就近使用的各类公园绿地,根据公园绿地300-500米服务半径要求,重点解决老城区、居民区密集区域的增绿问题,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绿地,针对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着力解决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矛盾,建立绿地补助机制,具体措施

◆郊野 (山头)公园 改造52处山头

作为以丘陵地貌为主要特质的城市,城市山头林立,山峦起伏,以丘陵、山头绿地为切入点,对山头绿地进行整体规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确定52处山头进行重点改造建设。对未纳入开发建设的集体山头绿地和其它自然山体,尽快进行征地或研究保护性开发政策;对已建成的山头绿地进行重点改造提升,清除违章,丰富植被,增加配套设施,增设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等功能,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居民爱好等突出各个山头绿地的特色,全面提升绿地综合服务功能。

◆提升128条道路景观

按照市城乡建设委有关《道路专项规划》确定的道路建设改造任务,同步推进新建道路的绿地建设,对现有道路绿地进行景观提升。对现有道路两侧绿地进行优化调整,适宜的增设景观树种、雕塑、置石等,提高观赏性。对于人行道宽度大于3.5米的道路增加绿篱建设等,提高道路生态性和安全性。至 “十三五”末,对128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

大力推广城市林荫路建设,提高林荫路覆盖率。对城市新建道路坚持林荫路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有路必有行道树、树荫浓郁伴行人。对现有城市道路实施以补植、增植大冠幅阔叶树行道树为主的绿化改造,确保每条城市道路两侧都种植行道树,有条件的种植两排或多排行道树,形成城市绿荫路系统。

“十三五”期间,争取各区确定20%林荫路建设任务,确保至规划期末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5%以上。

●河道绿化和湿地

◆重点绿化建设33条河道

按照 《河道专项规划》确定的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同步推进河道绿化建设,通过自然岸线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提高河道生态绿化水平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再生水作为河道景观补充水源,高标准进行绿化,营造优美的沿河景观,提供富有自然特色的城市亲水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十三五”期间,重点突出李村河、楼山河、楼山后河、张村河、大村河、白沙河等33条河道绿化建设。

◆加强湿地的保护和建设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湿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开垦和改造行为、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各种原因,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十三五”重点工作就是将青岛市所有自然和人工湿地均纳入湿地保护红线范围,建设由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及其他区域构成的青岛市湿地保护体系。 重点加强对城市规划建成区的湿地恢复与治理,推进退化湿地恢复工程,通过实施近海和海岸湿地重点工程,恢复滨海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水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立体绿化

继续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视绿和绿化覆盖率。青岛市的立体绿化任务主要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桥体披绿、山坡护绿等。推进立交桥绿化,今后新建成立交桥桥下空间只能用于园林绿化,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它用。实施山体护绿,所有山体、坡体均要实施挂绿。加大对城市裸露地、废弃地的绿化强度,实现裸露土地的植被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主要推进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对于新建的政府财政投资的公共项目,要有一定比例的屋顶绿化建设,具体比例可以参照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对于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要出台奖励措施,建设屋顶绿化可以折算部分绿地率;对于原有建筑,要在房屋维护改造中,有条件的也要大力实施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至 “十三五”末,每区每年各完成10处立体绿化,五年总共300处。

●专业公园建设

◆新植物园 2018年开建 规模超200公顷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港口和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加快青岛新植物园建设,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委战略部署具体落实,与青岛城市发展地位相适应的重大举措之一。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青岛市 “十三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以及植物园本身选址要求,参考外地已有植物园规模、功能布局,初步确定青岛市新植物园规模200公顷以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的用地布局,对三个主城区符合条件的地块进行现场踏勘、座谈交流、规划对接,初步筛选出四个地块作为青岛市新植物园选址意向,分别是:东岸城区青岛世园会百果山地块,西岸城区小珠山西麓地块和老君塔山地块,北岸城区大沽河桃源河两河交汇地块。

新植物园估算总投资17.5亿,建设周期为2018年-2020年。

◆野生动物园 备选四处地块

随着人们对生态学知识理解的不断深入,生态园林必然成为 公园与动物园的未来发展方向。动物园作为以动物为展出主体的公园,更应该将动物与植物有机组合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型生态型园林,发挥城市生态园林的主导作用。野生动物园由过去完全的笼养改为现在的半散放状态饲养,人们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的一些生活特性。在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驱使下,城郊型野生动物园成为我国动物园建设的主流。

通过综合调研踏勘,青岛市野生动物园的选址暂定于平度市,一方面符合野生动物园对于区位、现状条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整个平度市发展的推动,是一个互动、双赢的选择。选址工作在前期已初步选取四处地块供分析比较,四处地块中,一处位于云山镇,两处位于店子镇,一处位于旧店镇。 野生动物园规模约200公顷,总投资20亿。建设周期为2018年-2020年。

◆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 投资1.24亿元 2018年开建

小麦岛位于崂山区,为滨海旅游步行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整个岛屿占地面积约15.71公顷,距离岸边约150米。修复工程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以 “蓝”色的海洋为背景,以 “绿”色的植物群落为基底,保护现有树木,着重生态修复及海绵绿地建设。合理组织路网,完善功能分区,构建林中活动场地,修建环岛木栈道,将小麦岛建设成服务于市民休闲健身的开放性生态绿岛。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将成为青岛沿海又一美丽的生态绿岛,空气清新,植被葱郁,和谐自然,休闲宜人。

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12421.77万元,崂山区作为实施主体,2017年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前期工作,2018年-2019年开工建设。

●推进海绵型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绿地应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城市绿地还应与城市周边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大力建设海绵型绿地,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应规划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海绵型绿地的建设应选择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进行实 施,主要结合湿地公园和有景观水体的绿地或低洼地势设置雨水湿地、湿塘等,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 海绵型绿地建设的具体实施:

●推广节约型绿地建设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是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绿化以乔木为主,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易养护管理的乡土树种,要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争取十三五期间,乡土植物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积极推广使用中水,市政综合管网设计中要预留中水管线;

◆保护现有的坑塘、河湖、湿地、渠道等自然资源与风貌,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生存环境。

●发展园林科技

坚持科技创新,贯彻环保、低碳、节能的建设理念,大力发展园林科技,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对园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的推广和应用。

◆积极推进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植物因自然生长或养护要求而产生的枝、叶等废弃物单独或区域性集中处理,生产肥料或作为生物质进行材料利用或能源利用,扩大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环保材料、生态建材、可再生材料、低维护材料、新型材料等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如木塑复合型材、可降解塑料、生态沙材料;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石化能源,在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太阳能电池、LED灯等,建设节电、节能型的生态绿地;

◆加强园林绿化应用研究,开展地域园林植物适宜品种的改良、筛选与培育,提升病虫害抗御能力,加快海绵型绿地植物的筛选,开展绿地削减细颗粒物(PM2.5)及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苗木移植、古树名木复壮、植物飘絮防治等关键技术攻关。到2020年,实现新增专利5项以上,研发或驯化具备全省推广条件的苗木新品种2个以上。

推进园林标准化建设。按照青岛市 “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的内容和要求,建设园林行业标准化。到2020年,我市园林绿化标准化达到35个,形成我市的园林行业标准化体系。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