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产业受到的政策关怀和高价值用户不断增多,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再加之今年国内电影票房缩水、一些国家文化保护主义加强等因素,不少海外文化资产收购和文化产品引进都遭遇阻力,这些资本中的一部分很自然地游移到了体育产业当中。
看一下今年中国企业在体育领域的成绩单,既有收购AC米兰、国际米兰这种豪门球会,也有拿下国际足联、国际篮联主赞助商的世界级大单。中超收了一堆名帅和大牌球星,就更别说被众多平台瓜分的各项热门赛事转播权了。
肆客体育发布本月初发布的《2016赛季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中,盘点了几位外援标王。其中外号“绿巨人”的俄超金靴胡尔克以5580万欧元身价加盟上海上港。这也是今夏欧足坛第三高价的转会,仅次于博格巴和伊瓜因。
但颇为尴尬的是,尽管资本狂热已让中超市值增速成为世界第一,全年引援总投入比肩世界五大联赛水平;CBA也成为NBA球员首选备胎,中国赛年年上演。可国内的体育迷们还是不买账。尤其是几天前世俱杯决赛,日本球队鹿岛鹿角用全日班和皇马踢到加时赛才2:4输了的时候,众多球迷对中超金元战略的质疑再度增加。
体育IP到手 体验感却不佳
以赛事转播权为代表的体育IP是这几年中企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市场也充分体现出完全竞争的色彩。腾讯有NBA,PPTV有西甲,乐视独立拿下英超的同时还购买了PPTV西甲的分销版权等等。
应该说打破央视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垄断是丰富了观众选择,然而这些新媒体平台的低效也伤害了用户。一方面是直播信号不稳定,跳帧和清晰度不够;另一方面,解说团队不够专业或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这很容易引发体育迷的不满。因为此群体对队伍或运动员个体具有忠诚度高的特点,对平台的信任则完全建立在观看体验上。比如之前PPTV直播的西甲德比战,许多皇马球迷就因为解说倾向于巴萨而在微博贴吧抨击PPTV,表示要改看青海卫视的转播;优酷拿下独家转播权的世俱杯决赛,也有不少球迷吐槽“马云是请了个男演员来评球。”
在今年西甲联赛第11轮皇马对阵莱加内斯的比赛集锦中,PPTV编辑把皇家马德里打成了“黄鸡马德里”,引发了球迷愤怒。
至于一些体育新闻中的标题党、内容夸张、配图或文字错误等问题就更是屡见不鲜了。最典型的就是看衰某个运动员或者杜撰出一笔球员交易,曾有网友金句调侃:“某门户网站体育频道所说的‘99%交易机率’等于0。”
虽然中企凭借资本优势获取了许多重量级的体育IP,但将其本地化的时候,却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资源为其再赋值,这对于以后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是不利的。
市场化程度差异大 资本难转化为实力
中超这两年的发展可以说让世界足坛瞩目,CBA也成了准NBA球员的后花园。不过比起这两大联赛,国内体育产业中仍有诸多赛事欠缺关注度,市场化程度不足。例如对比中超联赛和女足联赛,前者在2014年以6亿元售出4年冠名权,而2015年女足联赛年均冠名费才刚过1000万。版权费差距则更大,体奥动力以80亿元拿下2016-2020五年中超版权,女足联赛的五年版权费则已经含在了冠名费内,被乐视包圆。
在商业开发上,不同赛事间的资源差异悬殊,且与取得的成绩不匹配这是让许多人觉得愤懑的原因。但由于比赛观赏性本就差别较大,所以资本表现出的逐利性还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还是金钱投入未能转换成实力提升,惹怒了体育迷。
2016年,中超市值增速达81%,世界居首,是第二名巴甲的1.8倍;冬窗转会支出超3亿欧元,同样世界第一。更多世界球星和名帅的到来让联赛商业价值和竞技性增强,但离开了联赛的国足队员们在世界赛场上仍然战绩萎靡。此外,一些俱乐部用大价钱回购留洋球员,使其不能继续在先进联赛中训练也为人诟病。同样的,资本虽然在优化着青训体系,巴萨皇马等顶级俱乐部也在中国建立足校,可转化为实力输出还有很大的路要走。当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小球员的培训成本时,如何完成人才选拔和维持培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世界最大的足球门户网站“Goal”统计发布的2016年各国足球联赛市值增速排名。1至5位分别是中超、巴甲、西甲、瑞超和葡超。
日本足协主席田岛幸三曾在不久前的采访中表示羡慕中国足协是官方机构,有权力调配更多资源。如此想来,现在的体育产业热也的确是举国体制的延伸,市场仍然是跟着政策优势走的。不过企业疯狂投资终究不代表群众参与空间的扩大,让体育迷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竞技体育,让有天分的苗子能够进入训练系统,这才是真正振奋体育产业的基础。
(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周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