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青岛市规划局工作报告(文字版)

今年以来,市规划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积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完善规划管理服务,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一、全面完成年度业务职能目标

2016年我局共确定了7项工作目标,2项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开展“多规合一”改革、加强城市设计、注重城市风貌保护、围绕总体规划实施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市办实事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完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完成市级重点项目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规范规划管理裁量权、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均已按照计划全部完成。

(一)创新审批模式,服务企业民生。

1.强化规划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提速增效。着眼新常态、新业态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从规划实际出发,进一步制定完善《青岛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推进措施》《青岛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若干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调整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规定》三项审批机制,强化责任制、专办员制、区局联席会议制、服务联系企业制、督察督办等“七项措施”,对建设工程增加建筑面积确认、规划绿地率指标控制、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定、停车位配置规定和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和验收等重点审批内容进一步简化流程,强化规范标准,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权。对过亿元的建设项目,将其纳入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建筑方案图发证、并联审批、容缺服务等办法,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紧紧围绕调节市场供需动态平衡,促进商品房的销售成交与去库存有机统一,在住宅项目规划审批上,我局根据市场的刚性需求,把握审批节奏,调节商品房入市总量,精准调控供应,为市场提供持续稳定的房源,确保青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2016年我局计划完成规划审批面积436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5%,截至11月15日,共收文5315件,发文5067件,已完成规划审批面积3947.01万平方米,完成今年任务目标的90.52%。年底前预计还能完成审批600余万平方米,达到4547万平方米,与去年相比增长接近或达到20%。其中住宅面积目前为1084.25万平米,年底前预计增加300多万平方米。

2.坚持服务民生,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深入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抓落实活动,主动走访联系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进现场服务次数314次,收集问题235个,解决问题224个。在19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涉及市局规划审批的5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290个纳入问责观察的重点项目中,涉及市规划局审批的共151项,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63项,社会投资类项目88项。63个政府投资类项目中,预计年底前可完成59个,占94%(41个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个预计年底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个完成年度规划目标);88个社会投资类项目中,预计年底前可完成83个,占94%(79个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个预计年底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个已完成年度规划目标)。对涉及规划审批的项目,全部根据项目的成熟条件,分阶段、分步及时完成了规划审批。

今年10件市办实事,涉及我局的有4件实事(共5小项)。其中,6万户棚户区改造启动工作、2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处、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村村通公交(客车)工程所涉及的规划审批服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落实总规成果,深化细化各层次规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青政发字[2016]14号)的要求,制订《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意见和责任分解,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责任分工》,认真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

1.组织开展《总体规划》和《批复》的公布、宣传及学习活动。通过《青岛日报》、青岛电视台等媒体,青岛新闻网、半岛网等网络,规划公示厅、规划展示馆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全面系统、持续广泛的开展了《总体规划》宣传活动,同时全力配合、参与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组织的相关《总体规划》学习活动,推动规划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氛围。

2.加快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围绕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确定了“2016年实现控规编制覆盖75%,2017年完成控规编制全覆盖”的目标,坚持以控规为抓手,推进《总体规划》落地生根。开展了控规单元划定方案的编制及设计招投标工作,拟定了控规编制技术导则初稿、控规成果技术体系和各区控规片区划分方案。主动加强与各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确保各项控规和专项规划的质量。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约为816平方公里,共划分为81片控规,今年计划完成75%。目前,列入今年计划的共68片,约占总用地面积的84%,其中,已完成正式成果有24片,其余44片控规已完成初步成果,正在按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年底前形成正式成果。

3.制定完善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标准导则。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开展了《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工作,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年底前完成专家评审、成果发布(验收)等工作。编制实施《青岛市海岸带规划导则》,为海岸带保护和项目规划建设提供了法定依据。归纳、总结我市前期各类城市设计成果,吸纳国内外城市设计新理念、新方法,在尊重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延续城市传统风貌特色的基础上,组织编制《青岛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制定符合青岛实际的城市设计导则。制定控规编制技术导则,组织国内先进城市专家召开了控规编制技术导则及控规划定专家咨询会,推进控规编制进展。完成了《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成果,制定了《规划控制线划定技术导则》,详细划定了七条控制线,建立了全域控制线基本框架,明确了建设控制要求,划定城市生长边界,并于2016年5月正式印发全市施行。

(三)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城市发展前瞻性规划研究。

1.启动开展《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研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为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促进城市长期、有序、可持续发展,启动开展《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的编制工作。在2020年基本建成“三中心、一基地”和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础上,以战略思维谋发展,明确青岛未来做什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通过寻标、对标,把握发展导向,找准工作路径,明确青岛未来怎么做;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底线思维定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明确青岛未来控制什么;坚持以人为核心,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城市活力,构建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园;坚持多规融合,重视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扬、社会公平的实现等多个纬度,形成全域统筹、战略协调的法定依据和政策平台。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现状调研,计划11月份完成初步方案。

2.开展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规划情况的分析研究。我局结合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认真梳理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规划情况。围绕我市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在充分审视中心城区及各次中心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当前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步规划编研重点和思路。

3.开展城市发展前瞻性规划研究。针对我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效率不高,交通拥堵、停车难,改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妥善解决高层日照挡光,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等问题,借鉴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有针对性开展了8个方面的课题研究。目前,已形成8项专题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为下一步规划管理和服务、技术规定的制定及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4.加强城市设计。针对用地面积约108平方公里的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存聚集区和老企业搬迁密集区,编制完成《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与遗存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工业遗产认定标准体系,提出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与遗存保护利用整体思路,打造胶州湾东岸工业遗产展示带。围绕提升环湾组团的辐射带动力、发展承载力、要素吸引力和功能支撑力,统筹环湾区域规划编制、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等,开展了《环胶州湾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目前,环胶州湾概念性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初步成果,并上报市城规委执行和审议委员会2016年第5次会议审议同意。

(四) 搭建工作平台,推进“多规合一”。

1.编制了《青岛市“多规合一”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通知》要求,确定了“多规合一”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计划,制定了责任分工方案。确定“多规合一”工作内容框架为:制定“一个顶层设计”+实施“四个一”。“一个顶层设计”是《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四个一”是:“一张蓝图、一个信息平台、一套技术标准、一套工作机制”。按照“三统一、两层次、一独立”的模式稳步推进,即: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口;中心城区、外围四市两个层次;各级政府独立编制。

2.搭建我市“多规合一”工作平台。以《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统领各规划,着力解决我市各门类规划既有成果中“互不相干、互相打架”问题,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海洋规划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和谐。确定2020年-2030年城市空间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用地指标、用地布局等战略要素,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三线划定原则”,统一全市规划空间坐标系和数据标准。制定“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方案。结合外地调研初步成果和西海岸新区“多规合一”前期工作,对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建设内容、建设任务、技术特点等展开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信息平台建设初步方案。

3.启动了规划数据入库标准研究。重点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GB/T21010-2007)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GB50137-2011)标准》,梳理对建设用地定义的差异,启动规划数据入库标准(用地分类标准)研究,为下一步建设用地差异图斑比对做好基础。尝试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入库。开展了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录入数据库工作,为下一步“多规合一”工作积累经验。

4.进一步优化了规划控制线划定工作。通过对城市发展边界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等各类控制线进行定线定量定界的划定,形成了“多规合一”的控制线工作底图。

  二、认真办理落实市民代表意见建议

2015年“三民”活动,我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12条,有效建议106条,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关于停车、城市道路、市政规划方面的建议共39条;二是关于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统筹性等方面的建议28条;三是关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的建议19条;四是关于城市风貌保护、老城区改造方面的建议8条;五是关于村镇规划方面的建议4条;六是关于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规划公示等)、规划审批方面的建议4条;其他方面建议4条。截至2015年12月15日,已全部按期办复。

对市民最关心的规划前瞻性、科学合理及道路交通规划、停车问题,我们通过编制《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100%等予以落实;对城市风貌保护、彰显城市特色方面的建议,通过编制《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予以体现;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的建议,落实到日常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对于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及其它方面的建议,我们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予以采纳。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网络在线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形式,征询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强化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接受监督的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和2017年工作打算

回顾2016年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规划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开展城市发展、建设及管理的前瞻性规划研究不够,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规划编制方法亟待改革;公共设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7年,我局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城市工作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和引领作用,对照“2017年底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目标,加快推进控规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多规合一”的技术标准平台,实行一张图的规划与管理;从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与城市色彩协调控制、标志性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多方面,提供城市形象特色的规划定位和设计;继续优化服务,做好企业服务,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工作落实。着力解决城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创我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宜居幸福、富有活力现代化国际城市。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云紫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