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竞选团队暗示要成立“基础设施银行”,这令债券投资者深受震动。
作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其未来将会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一直令外界捉摸不透,而他发出的各种“飘忽不定”的施政建议和云山罩雾般的政治风向标,也令人找不着南北。就在本周三,特朗普竞选顾问史蒂芬·姆钦(Steven Mnuchin)向记者透露,特朗普的过渡团队正在考虑成立一家“基础设施银行”,以吸引投资来对美国国内日益老化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而作为特朗普新政府财政部长考虑人选之一的史蒂芬·姆钦还表示:“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监管政策的变化,比如可以考虑建立一家基础设施银行来支持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对华尔街来说,史蒂芬·姆钦的说法无疑就是一个富有诗意想法。因为这番表态其实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下届美国政府将会增加“更多的债务”,因此也就意味着未来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人们不禁开始怀疑,在史蒂芬·姆钦的脑海中,是否早就有一个私人银行可以快速成为其所谓的“基础设施银行”——会不会是他的前东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如彭博社所言,此前,希拉里-克林顿也曾提出建立一个类似“基础设施银行”的建议,却遭到特朗普竞选团队的质疑和批评。他们批评希拉里的建议是“来自华盛顿的政客和官僚们,用2750亿美元税收来扩大自己在美国的一项生意的作法”。特朗普的经济顾问们此前曾表示,在不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实体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的投入支出一样可以被释放出来。他们还在今年10月份公布了一项计划,该计划主张通过实施14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政策,来拉动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动力工资和企业利润可以冲销对应的税收抵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也曾建议,成立一家美国“基础设施银行”,并由其为美国国内交通、水利和能源设施项目提供偿还期限为35年的贷款资金。
成立这样一个金融实体,有可能会潜在地效仿中国的组织管理方式。在此之前的2015年,中国政府已经主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而作为美国近邻的加拿大,在本届政府总理贾斯廷·特鲁多的领导下也将成立一家银行,由这家银行为该国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
非常凑巧的是,根据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网站上曾张贴过的一项计划,在希拉里未来五年的计划中,其准备直接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公共投资领域划拨2500亿美元的资金。此外,还会向新成立的“基础设施银行”提供250亿美元的资本。而这家新成立的金融机构,将会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进行杠杆化运作,比如提供贷款、贷款信用担保,以及其他形式的“信用强化”方式,从而撬动总额达225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如果特朗普最终的“基础设施银行”与希拉里这项计划雷同,那么现实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但是,有一个更加巨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无论是基础设施银行,还是税收抵免或直接投资,尽管特朗普经济刺激计划的外衣让其似乎毫不相关,但真正的问题是,对于已经背负20万亿总债务的美国政府来说,当特朗普的财政刺激计划结束时,又会给其增加多少新的债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特朗普目前面临的处境与上世纪里根总统所处的环境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地方,但也有一个关键的区别:金融类博客Bond Vigilantes blog 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里根总统当初上台时,美国政府所背负的债务只占其国内GDP总值的30%,但现在这一比例已接近100%。与今天的特朗普相比,当时的里根总统在财政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也许现在真的到了需要重读赖因哈特和罗戈夫著作的时候了。
上周,对于特朗普当选后首次进行十年期国债的拍卖,媒体发表的一些言论现在也得到了回应。这种现象让人深感悲哀。期间有专业人士表示:“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债券投资者不会再与美联储较量,而是开始跟总统较劲。”以下就是债券投资者随后发生的一些情况:
对于美国国债价格出现一周的下跌,可以不被视为熊市的表现。但是如果唐纳德·特朗普企图在财政杠杆方面发威,那么来自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将会以复仇的方式予以反击,而这也会使特朗普的施政代价变得更加高昂。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特朗普会让美联储主席耶伦做出选择:要么印更多钞票,要么直接下岗。换句话说,对于特朗普所有计划的实现,其实只有一个简单方案:那就是更多的量化宽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