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辉煌"! 青岛动车技术创新驶向全球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6-11-14 07:00  

近期,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一批国际铁路项目相继启动或奠基,中车四方股份将在装备制造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说到高铁动车装备制造,就不得不提青岛的“动车小镇”以及小镇内的领头羊中车四方股份。据统计,全国60%的高速动车、25%的城轨地铁都是在这里制造的。这里有青岛市打造的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目前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企业最多的地区之一,成为国内动车组、城轨地铁、现代有轨电车及高档铁路客车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

实力 青岛动车“战绩辉煌”

“从这里驶出了近800列高速动车组,占到全国总量的43%;高速动车组已安全运营超过11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500多圈;国内首列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时速380公里动车组,高铁发展史上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都出自这里。 ”在城阳区棘洪滩的“动车小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先导段,该公司生产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永磁高速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一大批引领高铁技术潮流的高速动车组,均在中车四方股份问世。高速动车组最快以每天6辆,相当于每4天3列的速度,从这里出品,驶向四方。在中车四方股份的钢轨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已衍生出7大产品平台,从时速50公里到380公里至以上各个速度等级,实现全覆盖。

创新 缔造高铁“第一速”

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一把 “金钥匙”。记者了解到,早在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股份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为此,中车四方股份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2006年,第一列国产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问世,他们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特殊的运营环境进行了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枝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在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后,中车四方股份发力培育自主化能力。通过自主提升,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长编高速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高速动车组,基本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然而,要实现从“跟随”到“领跑”,必须全面自主创新,抢占制高点。

随着动车组速度的攀升,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大。 2008年,在科技部和原铁道部的主导下,中车四方股份全面自主创新,研制世界最快、设计时速达380公里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时速380公里,是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动车组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循。历经近两年的攻关,中车四方股份完成了业内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科学试验研究,成功突破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铝合金车体、高速转向架、减震降噪等九大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动车组震撼问世。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A风驰电掣,创下了486.1公里每小时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第一速,举世瞩目。

以CRH380A为节点,中车四方股份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华丽蝶变。如今,CRH380A担当中国高铁的运营主力,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闻延伸

轨道交通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从棘洪滩街道了解到,今年以来,街道抢抓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机遇,新引进内外资项目53个,总投资37亿元,其中大项目14个,动车配套项目15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8个,开工面积63万平方米;新竣工过亿元项目9个,完成年度投资26.3亿元。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项目5月份实现新车下线;青岛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8月8日、青岛康平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月16日分别在新三板挂牌;占地646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动车检修中心项目厂房基建工程均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总长7.2公里的铁路试验线项目桥面主体已完工,近期投入使用;占地160余亩的存车线项目已于3月份投入使用,可存车64列。

为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环境,街道下崖社区今年开发了占地2000余亩的羊毛沟花海湿地休闲观光区,推出油菜花观赏、啤酒美食节和梦幻灯会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获评“青岛十大旅游休闲魅力村镇”,填补了城阳西部社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白。

领跑 升级高铁“中国标准”

买的来技术,买不来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实现持续 “领跑” ?

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打造高铁“人才硅谷”,汇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技术研发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强劲“引擎”。在“十二五”期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77.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远超中国制造业500强平均研发强度1.86%的水平。技术创新驱动中车四方股份持续领跑。近几年,一件件“大国重器”在这里横空出世。

2011年,成功研制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创造了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 2012年,将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延伸,研制出城际动车组,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4年,成功突破耐高寒、抗风沙,耐高温、高海拔适应性、防紫外线老化五大枝术难题,研制出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目前已在世界运行环境最复杂的兰新高铁投人运营。 2015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 2016年5月,又成功研制国内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

中国高铁最新技术成果——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也于去年在中车四方股份研制成功,目前己进入载客试运营。该高速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在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中车四方股份还将创新深入到生产管理领域。高速动车组是高精尖技术的集成,仅以电气系统为例,一列高速动车组有2万多个电气接口、上万条配线线路,连起来长度达数十万米。如此复杂的制造工序,只有生产过程的完美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08年以来,中车四方股份改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益生产”模式,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作业,将动车组产能由4辆/天提升到6辆/天,生产效率提升了50%。而且,高速动车组的百万公里平均故障率为国内最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如今,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在中车四方股份巍然矗立:研制形成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7大产品平台:拥有年产高速动车组260组、城轨地铁1000辆、高档铁路客车或内燃动燃动车组300辆、高速动车组不锈钢车体480辆的制造产能。

高速动车组驰骋四方之时,中车四方股份也赢得了“标准”话语权: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己获得了660多项专利,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优势 技术领先打开全球市场

说到动车、高铁,不得不提及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 “我们掌握完全独立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从2008年超过300公里的京津高铁开始,已经拉大了同其他国家的距离。日本高铁一共2600公里,法国不到2000公里,中国运营的有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的一半以上。 ”中车四方股份有关负责人认为,除了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技术更胜一筹之外,中国庞大的地域为高铁运行积累了丰富经验。耐风沙、耐高寒,昼夜温差大的区域,各种隧道、高架结合的环境都是优势。而作为原本以维修业务为主的中车四方有限公司,在特种装备领域也开拓了新的天地:公铁两用机车、蓄电池动力机车、高空作业车风生水起。

作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出口基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签下近4000辆出口订单,驶向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中车四方股份还将创新的触角伸向海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近年来,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为高铁加速出海蓄势。

“未来,我们将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培育满足全球竞争需求的新优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丁叁叁说。

发展 形成完整终端产品结构

据了解,就在三年前,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考验,城阳区审时度势地转方式、调结构,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将先进制造业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轨道交通产业成为该区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棘洪滩实施“动车小镇”建设,全力推进高铁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补链”工程。

短短两年,高铁座椅生产和维修 “专家”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专业研发高铁新材料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借力高铁技术转化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研发中心等项目落户城阳,“动车小镇”成了先进制造业孵化器。

“棘洪滩以高速列车产业为主导,目前已形成集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铁路客车、高原客车于一体的完整终端产品结构,拥有中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和中车四方有限为核心的高速列车龙头企业,成为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特色研发、生产、出口、维修服务等产业化基地,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540亿元,占全街道工业生产总值的74%。”棘洪滩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中车股份、南车有限、庞巴迪等3家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我们强化服务、扶优扶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宋新华

相关链接

“动车小镇”建设加速

去年,青岛市成立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城阳区专门设立了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编制完成了 《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3 -2030)》,规划了83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域。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位于城阳区西北部,规划范围北至城阳区与即墨边界,西至桃源河湿地控制线,南至向阳二号路,东至棘洪滩街道办事处边界。

该区域定位为“世界动车小镇,生态宜居新城”。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集居住、休闲、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其经济目标是到2020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 2030年,开发区总人口约2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9.6平方公里。

动车小镇“成绩表”

■国内首列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国内首列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动车组■国内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