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们启动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
①
11月10日早上7点42分,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6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卫星并顺利升空的国家。这是丰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整合各方资源成立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以来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北京晨报记者从10日上午开幕的丰台区第三十四届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活动上获悉,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正式成立。
丰台中学生造卫星 十二五教育创新结硕果
早在2011年,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院士、知名专家帮助下成立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并启动了青少年“小卫星计划”项目,小卫星发射升空工作是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一项重点工作,首颗样星在专家指导下于2012年由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同学研制成功。
本次成功升天的“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也是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研制的第三颗青少年卫星,它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重1.87千克,主体是黑色,主要用于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开展中学生天地通联实验。小卫星升空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搜寻其信号并接收语音信息。
来自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学3所学校6名学生在专家龚万骢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这颗小卫星的课题研究。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系统地完成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分析和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七个专题的学习,并参与卫星研制、星箭匹配、卫星测试,最终于11月10日成功发射升空。
据介绍,“小卫星计划”项目旨在让青少年参与研发卫星发射升空,中学生参与卫星设计、研制过程,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随着研究的推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同意将此小卫星计划打造成系列,预计于2017年9月发射“丰台少年2号”小卫星,这颗小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在轨工作时间可以达到2年。
科技课程中心挂牌十三五科技教育攀高峰
为整体提升丰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科技节上,丰台区依托东高地科技馆正式挂牌成立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该课程中心旨在推动科技类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教材体系和教与学的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点,推动学科、课程整合和校内外教育一体化。全面推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实施,围绕科学与技术领域,加强科学学科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逐步健全具有本区特点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据悉,该课程中心还将依托航天科学技术普及部、航天器创意设计部、航天科学实验室两部一室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完善科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市级、区级、集群、学校”科技教师四级联动的教师研训体系。加大科技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丰富科技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中小学生成长需求。
未来,丰台区还将健全完善科普长效运行机制,成立区级科技教师工作室,吸收优秀科技教师进入。工作室教师分责到校,指导学科融合;重点打造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科技教育品牌。联合市科委、市科协、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五院,办好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并明确其引领全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发挥科技人才智库作用,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航天科技教育体验基地。
还将着力扶植一批学校重点活动项目,培育优秀学生社团,打造特色品牌。继续发挥东高地科技馆航天科技特色、北京十八中、北京十二中特色项目,培育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天文特色、北京市航天中学天文特色、北京十中地质勘探特色、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机器人特色,支持中小学校建设“创客工作室”。并带动周边学校发挥项目引领辐射作用。
玩转科技嘉年华
绘亮学生人生成长底色
在当天开幕的以“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丰台区第三十四届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活动上,与会院士向参与小卫星研制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卫星发射成功纪念封。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轨运行时间大约10天。在此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抄比赛、天地通联实验等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掀起航天科普、航天科技活动热潮。
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来自全区的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市区级科技示范校共27所中小学通过展板展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近年来丰台学校科技教育所取得的特色成果。机器人、无线电测向、3D打印、车模、航模、海模、空模、建筑模型、遥控飞机、气动纸火箭、水火箭、校园创客空间、创新思维竞赛、未来工程师、定向越野、翻转棋、魔方、数独、太空种子种植、插花、水培、手工皂等众多互动体验式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推动全区科技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