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纯粹依靠流量的互联网模式正在崩塌?最近几天,关于大型互联网电商巨头“潜入”线下的消息不绝于耳,连最早一代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都开始“不务正业”,在全美开设2000家“亚马逊生鲜”店;阿里巴巴马云,更是在公开场合直言“电商一词将要消失”。
不少互联网创业名士也纷纷提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说法,认为“国内创业者将从互联网的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罗振宇还抛出“时间才是真正的战场”。
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消费升级成为时下的趋势焦点,那么能否提高消费者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的利用率就成为了体验感好坏的标准。
最早发际于互联网的创业者,得益于互联网的空间红利。无限的空间可以容纳足够的内容和流量,而流量则可以转化为丰厚的利润,而如今我们发现,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即使是现在处于风口的短视频、直播、互联网金融、游戏、社交,流量也都在下降,更别说传统电商、或者小众的产品。
这让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意识到,一味的追求空间利润是不现实的,就像整个宇宙,无比宽广,但对于人类来说,有价值的空间寥寥无几。用户不可能无限制增长,而各种互联网产品却在无限被制造,那最终结果只有是,用户时间被碎片化,能够用于某一互联网产品上的流量被不断分裂,想把流量转化为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
用户的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利用率,成为比单纯的空间更有价值的要素。于是,被嚼烂的O2O,线上线下融合重新成为热词。
笔者由此认为,站在下一轮风口的将不再只是互联网企业,很有可能从实体而来。为什么这么说?
以单独一个消费个体为例,她在双十一期间,为了买到一件合适的外套,大概率的会首先选择网购。的确,网购只要坐在家里动动鼠标就能买东西,节省了路上的奔波和手提肩扛的辛苦,看起来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最近经常会见到身边热衷网购服装的女孩子,忽然鼠标一扔,忿忿地说一句:选择恐惧症都范了,然后去商场买杯咖啡,顺手买件衣服回来,还和好久不见的朋友聊了一场大天。
为什么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因为大多数人在网购时忽略了三件事:一是从你完成支付到收货,中间总需要几天用在物流上;二是你在网上买的东西,很可能和卖家秀相去甚远,那么你就需要退货或者更换,那么你要穿上这件衣服,还得再等几天;三是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网店也越来越多,想找到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也在成倍增加——在收货前看不到实物,无法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是电商的先天短板,无法解决,而当选择也变得困难起来,网购在单位时间内的体验实际上是在急剧下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连马云都说,电商未来将不再是阿里巴巴的重点。
而在看似空间有限的实体购物中心内,人们的单位时间效率反而被激发出来。事实也是如此,有心人可以察觉,现在的购物中心不像过去,每一层的布设分类非常明确,一楼化妆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而是将多种品类进行有序组合,比如北京的一些大型购物中心,会将每一层都开设餐饮店,这样,人们在购物的间隙还可以坐下来品尝一杯咖啡;再比如一些购物中心会引入理疗会馆、书店、亲子娱乐等,逛累了来一场按摩,或者静下来看一本喜爱的书,其实都是在无形中提高了人们单位空间和时间的效率,也由此提升了消费体验。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对实体经营者而言,消费升级就是要把时间和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比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店;又比如用更合理的布局、营销,促使消费者花更多钱。说白了,就是要用更低的获客成本,提升交易频次和毛利率,要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上下功夫。
从这个层面上看,实体商业就有必要借助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了。以飞凡商业联盟为例,其涵盖6000+实体和5万多品牌商,共同看重的就是飞凡开放平台所能提供的更全面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了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比如,未来这些实体商家和品牌商,可以通过智能硬件的布设,采集用户行为和消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对用户喜好科学分类,这样,用户再次进店的时候,商家就可以投其所好的推荐最新信息,以加速消费者的购买频次和单位时间的进店率,加速空间坪效和用户的提袋率。
另外,飞凡的场景式智慧化运营服务,还可以帮助实体商家通过共享的会员服务、丰富的营销手段和多样的智慧场景,吸引用户的重复购买和体验忠诚度。
如此,用户碎片化的单位时间在实体场所内将被很好的利用,也许,消费者买一件心仪的外套不需要再花几个小时,而是十几分钟,其他时间,她可以分别去饱餐一顿,看场电影,甚至可以做场SPA。
重新回到开篇提到的初代互联网企业纷纷走入线下的事例,让我们不难理解,未来,最好的模式是为用户节省时间而不是消耗时间。进行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放弃对无限大的互联网空间的追求,而是保证用户在最有价值的空间里,每一块碎片化的时间都能被充分照顾,这种模式才更有发展空间。
不妨让我们期待一下新实体站在风口的那一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