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青岛“三中心一基地”行动计划

    更新时间:2016-09-29 17:09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市委、市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上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涌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服务业迈向高端化,辐射带动竞争优势明显,形成较强的经济活动影响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消费吸附力;到2020年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蓝色制造高地、高端制造高地、新兴制造高地和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体系与新型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青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上述行动计划还分别提出了相关保障和推进工作机制。

一、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形成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涌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8万元,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0万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

1、科技创新行动

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4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全社会研发活动人员数量达到73000人年。

1、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海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橡胶材料与装备、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科学仪器设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创新中心。

2、超前布局十大科技创新中心:脑科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与材料、深空深海探测、氢能与燃料电池、再生医学、无人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超高速管道交通等科技创新中心。

3、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发创新服务平台、新型孵化服务平台、国家海洋技术转移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科技智库公共服务平台、数字科普网络服务平台、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

4、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创新资源集聚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程、众创空间建设工程、科技惠民示范工程、科技金融结合工程、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大数据工程、知识产权强市工程。

2、产业创新行动

加快推进“青岛制造2025”,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基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产业链。

1、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创新

一是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立足三大主机企业,打造千亿级动车小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超过1100亿元,年均增长11%;

二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期项目年产整车30万辆;

三是发展船舶海工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快速增长、支撑蓝色制造的千亿级涉蓝产业,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涉海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2、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一是发展软件产业,力争到2020年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工程竣工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

二是发展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传感器部件、物联网设备制造;

三是发展北斗导航产业,建设国家布局的第一个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分中心;

四是发展大数据产业,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五是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实现商用型3D打印机、工业级3D打印机、打印材料及3D打印生产服务产业化;

六是发展工业机器人,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七是发展石墨烯产业,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互动的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高质量稳定生产,构建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产业链,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

3、打造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互联网工业体系

梯次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建设自动化生产线与数字化车间,将互联网创新基因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与集群,重点打造家电、服装、橡胶轮胎、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云制造服务平台。

4、加快形成发达的服务经济结构

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二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三是加快新经济形态发展。

3、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行动

1、积极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到2020年网上销售额提高到企业销售额的10%左右。

2、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加快经营模式和业态创新。

3、培育综合性商贸龙头企业,推进供应链再造提升(到2020年我市1家企业位居全国零售业20强、3家企业位居百强)。

4、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创新培育商业品牌(重点扶持发展品牌连锁店100处以上)。

4、开放创新行动

到2020年,现代国际贸易体系初步建立,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国际服务贸易占比20%以上。全市利用外资规模累计达到30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累计达到150亿美元。

创新完善现代国际贸易管理、双向投资合作管理、国家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现代招商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新机制,创新推进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5、文化创新行动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内容产业和创意设计、文化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占比超过20%。启动一批文化建设工程,包括“东亚文化之都”、“艺术之都”、基层文化设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遗址保护、乡村记忆、“博物馆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市博物馆扩建等工程。

6、金融创新行动

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争取达到10%左右,占第三产业比重超过15%,争取达到20%左右。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金融机构总数超过300家。争取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达到50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达到600家。上市公司总数突破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200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突破1000家。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6万人左右。

7、质量和品牌创新行动

到2020年,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项,国家、行业标准200项,地方标准500项,争取落户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5个以上,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家,开展国家、省级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50家,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

8、军民融合创新行动

加强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社会等重点领域统筹,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高地、靠前综合保障示范区和陆海统筹特色海军城,培育城市发展新动力。

9、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通过完善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的新机制,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创新的制度,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创新要素富集,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基本形成。

10、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行动

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提升创新治理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创新驱动战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激情得到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 2 3 4 下一页 显示全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