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9月25日,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照市的超级稻百亩高产攻关基地传出喜讯:最高纬度杂交水稻亩产量达到980.43千克,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据了解,2014年和2015年高纬度杂交水稻高产世界纪录分别是每亩968.37千克和每亩971.66千克,本次纪录又将亩产量提高了8.77千克。
据介绍,该基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阎庄镇,规划面积达 105亩,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亲自指导,攻关品种为“超优1000”,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具体实施。 “今年是超级稻项目的最后一年,我们对今年的亩产数十分期待,将从百亩稻田中按高中低选定三亩,实打实测这三亩水稻的产量,将其作为该杂交稻基地产量的参考。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说,三块地亩产量分别为907.36千克、964.70千克、1069.22千克,核算出该基地平均亩产980.43千克。张国栋介绍,在此之前,并没有这么高纬度的高产攻关基地,最高在北纬35度,而该基地将杂交水稻种植向北推了一个纬度,达到北纬36度多。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地区可以种植该种杂交稻。
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介绍,按照每亩稻田增产100千克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240亿千克,多养活2亿人,这对我国粮食战略安全具备举足轻重的意义。据了解,1998年7月,国务院拨出1000万元总理基金专款支持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金支持下连续创造出了世界纪录。
现场
抽三种产量地算平均值
25日上午,记者跟随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该基地,走近一块水稻田,一台收割机正嗡嗡作业,不到20分钟一亩的水稻就收割完毕,四名工作人员铺好尼龙袋后开始装稻谷,然后一袋一袋搬到路边,“收割完成后,下一步就是称重,这个过程都非常仔细,有专门称重的,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就是为了确保最后的数据准确。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告诉记者,称重测产也是有讲究的,要从这100多亩的稻田里,按照高产、中产、低产抽取三块田,采用久保田收割机全田收割的方法进行验收,收割后取样晾晒,去除杂质和秕粒,计算杂质率。然后用PM—8188New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稻谷含水量后,折算为13.5标准含水量,再计算出稻谷实际亩产。 “我们觉得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突破亩产1000千克的大关,但是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能超过去年产量也是成功。 ”张国栋说,今年全省降水偏少,导致水稻缺水厉害,幸好及时打井取水灌溉。
难度
增产百千克用10年时间
从数据上看,三年亩产数据均有上升,但增量只有几千克。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音说,这在农业上不算小数字了,增产也需要环境等多方面支持,从亩产700千克到800千克的跨越,他们用了10年。 “杂交水稻亩产量过千公斤比较难,南方只有10%亩产能够过千。 ”张国栋介绍,其实,全国水稻的亩产量大约在四五百千克,北方管理较好的能达五六百千克,而他们的杂交水稻已经可以达到九百多千克,相比之前已经多了一倍。
意义
往北推广每亩增收600元
“之所以将基地选择在日照,是因为该纬度上曾经有过高产纪录,再次出现高产的可能性大;而且日照光照充足,水源也比较丰富,目前再往北选地会有些冒进。 ”张国栋介绍,这块基地是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定的,按照目标,该基地三年试验亩产期望达到1000千克。全国而言,北方种植多为粳稻,南方种植多籼稻,而这些杂交水稻,是兼有两种,相对加强了粳型。从2014年开始种植以来,他们一直种植超优1000的品种,但栽培技术和管理不断改善,增加了叶面肥,使得水稻更好适应北方的环境。 “杂交稻种植北移的难点之一是气候,一旦遇到倒春寒的天气就会影响产量;另一方面就是水。 ”张国栋介绍。
在此之前,超级杂交稻主要在南方种植,北方关于杂交水稻种植记录较少。他们选择日照作为超级稻推广基地,也是想试验高纬度是否能种植杂交稻。 “经过3年试验,我们能说杂交稻可以往北推广,北方低产田可能转变成高产田。 ”张国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亩产500千克左右的常规稻相比,超级稻每亩估计增收200千克,按照稻谷每斤1.4元到1.5元计算,老百姓每亩地可以增收600元钱,看上去不多,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是非常可观的。
期待
缩短生长周期改进口感
虽然超级稻试种获得了高产,但相比南方等其他区域,该基地的杂交稻还有待继续改良,“杂交稻4月播种,5月开始插秧,但此时,北方普遍种植的小麦尚未成熟,农作物无法顺利接茬。 ”张国栋说,按照当下的品种,这种杂交稻在北方只能种一季,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将生长周期控制在150天左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山东或北方大面积种植。
另外,口感上的改良也是关键。“北方人喜欢吃粳米,它口感更加粘稠,而南方米更适合做蛋炒饭。 ”张国栋说,北方昼夜温差比较大,更容易种植出好米。他们计划在杂交稻中增强粳型,使得这些杂交稻更适合北方人口感。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梁超)
■新闻延伸
袁隆平将来青研发海水稻
“青岛在大沽河、蓝村等区域也有水稻种植,由于环境、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无法得到扩大。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音介绍,省内最大的水稻种植区集中在临沂和济宁,但下一步青岛也有望大面积种植水稻,谋划建设一个产业中心,筹建海水稻的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处于研发的阶段,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刘佳音告诉记者,现在可以实现水稻在海水中的种植,只是产量和株型还不算理想,当下亩产只能达到百千克左右。他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更新海水稻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使得海水稻得到产业化推广,未来可期的亩产达到两三百千克。
“下一步,将在青岛做海水稻研发,之前海南大学研究人员的品种测试结果显示,海水稻的抗盐性已经达到了千分之九,超过了我们之前测试的千分之八。计划依托袁策生物在青岛开展研究海水稻的育种。 ”袁隆平院士接受采访时说道。在此前三亚举办的湄公河—澜沧江合作领导人会议上,袁隆平院士特别介绍了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