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知乎公开了知乎live、付费转载等收费项目数据后,知识分享平台的盈利模式这个老梗又被拿出来讨论。那么从RSS订阅到自媒体大V再到答主和网红,为什么内容平台中,知识分享类业务的收费格外引人关注呢?因为它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首先来谈一下平台品牌的问题,李叫兽有篇文章分析过自媒体和主播为何赚钱能力相差悬。其中一条说到主播给人的感觉就是靠直播为生,所以受众更倾向于为“表演”支付费用,好比给卖艺人打赏。这个道理对于优秀的知识分享平台同样适用,由于广告克制,没有其它明显的收费业务,知乎这类平台会被用户担心万一长期亏损关停了怎么办,而积累的品牌情感(包括对答主的情感)、使用习惯等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付费业务,当然优质的内容始终是核心。
来源:企鹅智库《知识付费经济报告》
所以接下来,保证高质量的内容就要让内容提供者过得滋润。当专业人士不满足于收获点赞、回复、大平台转载这类成就感之时,就要用物质回馈来继续刺激他们的积极性了。知名答主凭借线上公开课一晚过万,不比养公众号发软文来钱快?具体的平台、具体的分享形式都是次要的,如果知识有变现的竞争力,那么拥有者想要商业化是很自然事情。这时收益越高,传播效果越好的平台越吸引内容创作者,后者也会努力提供更专业的内容,分答就是个例子。我们看看知网的介绍:“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增值利用,多么重要的一个词,当知识不能通过专业机构认证的方式产权化时,分享平台提供的变现机会是多么难得。这就是知识资源的线上交易,而分享平台让它们变得更透明,供需双方也可以直接对接。
自5月份上线至8月中,知乎live中各类问题的参与、分享和定价情况,
最后是平台,有人总结第三方的牵线搭桥就是养猪割肉。比如支付宝终于提现收费了,京东入驻费又涨价了,知乎出了收费项目(目前未抽成)等等。但即便如此,涉及知识分享平台的收费,人们接受度一般还是会高些。这跟人们消费有偿知识分享的习惯不断深入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有55.3%的网民有知识付费行为,36.9%的网民参与过线上课程。而其中,全平台开放,部分业务收费的模式更受欢迎,像知网这种全业务收费的,如今则开始收获很多吐槽。不过这不是因为它盈利模式有问题,而在于它对论文资源的垄断。
网民各类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分布。
其实说到底,我们不预期专业的知识分享平台会像Wiki百科那样免费。因为后者是集体的智慧,甚至追溯不出每个编撰者,内容也是相对宽泛的;但前者的指向是具体的,对应到每个具有社会身份的人,内容是在向精专靠拢的。所谓“平台即生态”,当对知识的需求催生了搭载知识要素流通的平台之时,供需双方和第三方都有他们的规则要遵守,商品和交易相生相辅,不谈钱是可耻的,谁都活不愉快。
(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周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