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发布,山东22个县(市)上榜,是百强县市最多的省份。其中,青岛、潍坊和烟台各有4个县(市)入围,龙口市位列第7位,在山东上榜县(市)中位列第1位。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排名前十的县(市)分别为昆山市、江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晋江市、准格尔旗、龙口市、太仓市、慈溪市、广饶县,江苏共计5个县(市)进入十强,山东2个,福建、内蒙古、浙江各有1个进入。
与之前相比,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有以下重大变化:东部及资源型县域(市)上升较快,辽宁下降幅度较大。上升超过15位次的有21个县(市),其中,江苏海安县上升48位、福建石狮市上升39位、浙江瑞安市上升38位、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等3个县(市)上升均超过20位;下降超过15位次的有12个,其中,辽宁入围县(市)下降均超过20位(辽宁庄河市更是下降64位)、山东肥城市下降57位、邯郸武安市下降51位。共有9个县(市)退出百强,其中东部撤县设区加快,绍兴县等7个县(市)因此退出百强,吉林前郭和辽宁开原因工业下行压力较大退出百强,尤其是吉林前郭县由79名直接退出百强,进一步凸显了当前东北地区工业形势的严峻。中西部新增3个,追赶步伐正加快。GDP、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工业投资总额等规模指标继续扩大,而工业增速及利润增速显著放缓,县域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县域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压力显著增大。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还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工业百强县(市)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和发展活力指数与竞争力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4和0.73,反映当前我国县域工业发展仍处于壮大规模阶段,发展基础仍是保障县域工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条件。分布以发达经济圈为主,百强县(市)中位于长三角经济区的共计31个,环渤海经济区31个,海峡西岸经济区10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潜力大,进入百强占比达42%;长江经济带县域工业发展活力占据了发展活力50强中的31个席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数达到5.7,远高于百强3.4的均值,此区域在创新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工业强县(市)创新能力强,昆山、晋江、龙口、慈溪的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昆山、慈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远高于全国6.3的平均水平,昆山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14的平均水平。苏浙引领县域创新,各项指标均值均远高于其他省份,苏浙专利授权数是其他省份的几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创新十强县(市)全部位于苏浙,江苏占6席,浙江占4席。资源型地区发展活力不足,发展活力指数排名普遍集中在50位以后,发展活力后十位的县(市)中有9个是资源型县(市),资源型县(市)竞争力最强的准格尔旗发展活力仅排36位,排名14的神木县发展活力甚至排在97位。工业百强县(市)仍以传统产业,尤其是以机械、轻工、纺织、石化和建材行业为主,仅有不到20个县(市)将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及电子信息行业作为主导产业,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中县域能涉足发展的领域更少。
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继续领跑工业百强,工业百强县(市)占比达67%,其中苏鲁浙领先优势显著,三省进入百强的县(市)个数占比达55%,进入五十强的占比高达68%,东部地区仍是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贡献力量,百强县(市)总体规模结构优、质量效益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中部百强县(市)占比18%,西部占比10%,西部百强均为资源型城市,中西部的工业增速分别为12%、10%,高于东部9.9%的增速,但中西部县域的发展活力指数分别为41.6、37.2,远低于全部百强49.2的均值,反映中西部增长快活力弱,中西部百强县(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数仅为1.5和0.5,远低于东部的4.5,创新已成为制约中西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东北地区入围百强的县(市)仅占5%,黑龙江、吉林均无县(市)入围,辽宁入围排名集中在50名之后,排名普遍大幅下降,反映东北地区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不足;东北地区基础条件和运行绩效均值均低于其他区域,尤其运行绩效40.3的均值远低于全部百强56的均值,表明东北地区当前运行绩效问题突出,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堪忧,工业下行压力加大。
最后,课题组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壮大县域工业经济:一是创新驱动,加快补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短板;二是平台部署,推动建立各具特色的县域商业生态系统;三是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工业融入区域经济圈;四是数据先行,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分享大数据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