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是不是被封死了?
近期,有媒体称,中国银监会召开座谈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新的《办法》与2014年的版本相比调整较多,监管要求较严。少数媒体断章取义,将《办法》的新变化,简单说成“禁止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关心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这要从银行理财资金的体量说起。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蓬勃发展。2015年,共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18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各类存续产品约6万只,账面余额超过23.5万亿元,同比增加8.5亿元,增幅56%。
银行理财这么庞大的资金量,如果进入股市的通道被完全封死,那么对股市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禁止入市”消息传开之后,7月27日国内A股市场盘中大幅跳水,沪指跌幅一度深至3%,并击穿3000点整数关口,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更是遭遇重创,收盘跌幅分别超过4%和5%。
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
首先,市场最关心的是,监管部门将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比例,类似目前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上一年度总资产的4%(孰低)的限制。如果该条款出台,而投资比例限制设置偏低,那么银行理财存量资产中超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将可能被迫抛售,这相当于从股市抽出大量流动性。然而,从网络传出的版本看,《办法》并没有相关条文。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下一步监管部门还可能出台限制性的措施。
其次,市场普遍担心:银行理财资金不得对接资管计划,只能对接信托计划,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渠道大大受限。过去,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对接券商和基金资管计划,可曲线进入股市。而传统信托计划对接的主要是实体项目,理财资金如果只能通过信托计划进行股市投资,将可能受到较多限制。但从网络传出的版本看,《办法》限制的只是非标债权类资产的对接渠道,并非针对全部非标资产。非标资产除债权类资产外,还包括权益类和其他类资产。
综上所述,从网络传出的版本看,处于内部研究和征求意见阶段的《办法》,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有收紧的可能,但并没有堵死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办法》强调,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但这些要求一直就有,这次只是重申而已,并非新的变化,更谈不上严格禁止。
应该说,相关办法对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一直留有口子。除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直接参与一级市场之外,面向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及机构类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受不得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公司股权等限制。这些理财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因此,银行理财资金对股市的投资,属于“限制性投资”,而非“禁止投资”。
近一年来的“宝万之争”,持续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宝能收购资金来源的质疑。据报道,宝能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这又让公众和媒体的神经再一次绷紧:到底有多少银行理财资金进入了股市?其实,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结构以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三大类资产为主,三者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89%。与股票、信贷资产、票据和大宗商品期货挂钩的产品,仍然占非常小的份额。
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对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谈虎色变”。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银行理财资金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健康力量。“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银行理财资金适度参与股市,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风险收益比较好的产品,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投资理财的合理需求。
金融将使社会更美好,银行理财也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