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首日 市民排队贴三伏贴 近2万市民“冬病夏治”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6-07-18 07:24  

昨天是入伏首日,夏季进入了最热的阶段,但“冬病夏治”调理身体却迎来了最佳时机。今年我市共有189家医疗机构开展三伏养生特色服务。在海慈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各大医疗机构,昨天有近2万市民选择了“三伏贴”等特色“冬病夏治”治疗方式。其中,仅在海慈医院就有近万市民参与。多种特色治疗方式受到了市民欢迎。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晓婷 宋新华 于波

火爆贴三伏贴的市民排起长队

作为中医特色医院,海慈医院依旧是市民进行“冬病夏治”的热门选择。今年,该医院有9个科室开展“冬病夏治”治疗。为方便患者,相关科室提前至6时开诊,早晨5时多医护人员就陆续到达医院。早上7时多,迎来了上午客流的高峰期,海慈国医堂一楼大厅已经满是等待挂号的市民,服务台也临时被辟为办公区,以便尽快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办理业务。“第一次贴敷非常重要,最早的患者五点多就到了,六点时已经有差不多30人在等了。 ”海慈肺病科主任王燕青说。

在二楼肺病科诊区,记者看到,医生诊断、交费处都排起长队,贴敷区更是排起曲折的长龙。 “我今年是第三年贴了,专门从城阳赶过来的。 ”正在排队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重度哮喘,咳嗽非常厉害,贴“三伏贴”后效果很多,所以三年来路远也坚持夏天来贴敷。84岁的郭女士今年已经是第八年贴三伏贴了,患有哮喘、咳嗽的她,一直坚持贴敷。

现场戴上灸盒萌娃似“书童”

“冬病夏治”的除了老人多,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孩子多。在海慈中医儿科,记者看到三十多名小朋友正在进行“天灸”。将垫着纱布的药饼放在孩子头顶的百会穴上,之后,放上艾灸盒,通过艾火的热力将药物渗透进体内。一个个萌娃绑上艾灸盒后,酷似扎着发髻的小书童,头顶艾灸盒上冒出的缕缕烟雾,让小朋友们自己也非常新奇。

据海慈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介绍,天灸主要是治疗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这种疗法,每次时间为20分钟。之后再进行三伏贴的贴敷,可以更好地促进药物的吸收。“他爸妈昨天已经来挂号交钱了,我今天陪着过来。孩子有些过敏性鼻炎,老打喷嚏。 ”5岁的小男孩可乐的奶奶说。到昨天上午8时多,中医儿科已经为百余儿童做了“天灸”。

相比打针吃药,对于贴三伏贴,小朋友们可要配合得多。在中医儿科贴敷区,身着粉红大褂的住院医师毛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挺着大肚子的她一边仔细地给家长解答着问题,一边往伏贴上抹着药。 “我还有半个月就是预产期了,今天忙,科室的人都来了,早上不到六点就过来了,这活儿也不是很累,就是得耐心给家长解释。 ”毛雯说。

调查全市近2万市民冬病夏治

入伏第一天又逢上周末,到岛城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冬病夏治”治疗的市民格外多。据不完全统计,昨天进行“冬病夏治”的市民近2万人。其中,海慈医院是最火爆的地方。一天时间,就有近万名市民在海慈医院接受了“冬病夏治”。

在市第五人民医院,不少患者是全家老小齐上阵,8个科室共为800多名市民提供“冬病夏治”服务。在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一大早就开始贴敷,全天共为700余名市民进行服务。市立医院为300多名市民进行了冬病夏治。在市第九人民医院,也有很多市民早早进行了预约,200多名市民在此进行了“三伏贴”等治疗。市妇儿医院为200余名患者进行了“冬病夏治”。此外,今年三伏期间,市卫计委组织开展“三伏养生节”,帮助市民进行“冬病夏治”,全市共有189家医疗机构参与。

揭秘名老中医亲手炒药膏

虽然“冬病夏治”的治疗方式有很多,但市民接受度最高的还是“三伏贴”。别看各个科室的药物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其实却大有学问。海慈医院肺病科学科带头人周兆山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别看他已经炒药近20年,也完全不敢松懈,对炒药火候的把控尤为严格。

“三伏贴所采用的药材,必须是当年新的中药材,而且要是地道的中药材。在药膏制作的过程中,药物的炒制很麻烦。一批药材,收获的时间不同,对于药物的老、嫩也不一样,炒制时要格外注意。如果炒轻了,就嫩,贴到病人身上虽然有疗效,但是贴2到3个小时就可能损伤皮肤,这就给病人带来了困扰。如果炒大了,就老,虽然没损伤皮肤,但是疗效就达不到了。 ”周兆山说。

炒药结束,接下来就是粉碎,然后要用姜汁调和,最后制成药膏。全科的医生护士都要在背部、上肢、下肢进行试贴,必须得达到贴敷四五个小时能发热,还不损伤皮肤,才能给病人使用。从6月份开始,不少科室就开始与药房联合配药了。

举措推出个性化“冬病夏治”

“三伏贴”虽火,却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今年50岁的张先生昨天也赶着头伏到海慈进行“三伏贴”贴敷,听到旁边的女性患者咨询督灸也想尝试,没想到督灸比“三伏贴”更适合自己。 “张先生有强直性脊柱炎,已经十几年了,脊柱变形很厉害,平常脖子都抬不起来。这种病男士发病高,而且病情进展很快。使用督灸来治疗,效果很好。”海慈针灸科副主任戚其华说。记者了解到,督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以隔药或隔姜的疗法。督灸要沿着督脉铺五层药材,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据悉整个过程要进行近2个小时,每伏首日做一次即可。

今年,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个性化的“冬病夏治”方案。在海慈治未病科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这里进行雷火灸、拔罐、脐灸等多种形式的“冬病夏治”。据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介绍,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等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调理。

避开贴敷高峰期

根据往年经验,每伏贴敷首日的上午是就诊高峰时间。每伏的头三天接受贴敷治疗同样有效,错过贴敷首日,明后两天仍可以来进行贴敷治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三伏贴”的方法进行治疗,每个科室都有一些穴位贴敷的禁忌症,患者最好提前挂号由中医医生进行诊断,经体质辨识确定可以贴敷后,第二天直接到医院接受贴敷,既能保证疗效也节省了排队等候的时间。

今年贴敷高峰期

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6日(中伏强化)、8月16日(末伏)

贴敷期间避免空调直吹

尽管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通过贴敷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的效果,但是,海慈医院的专家也提醒广大市民,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专家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

据海慈医院专家介绍,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贴敷药物期间,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庖现象。皮肤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就诊。

蜜蜂“施针”治风湿

昨天上午,李沧区中医惠民活动正式开启,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蜂毒疗法全面推广。而在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下调了免费三伏贴服务年龄,贴三伏贴的人一上午就多达五百人。

在活动现场,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格外火爆。最有特色的“蜂毒疗法”围了不少等待诊治的居民。沧口街道的姜女士已经患风湿3年,严重的时候左腿无法正常行走。 “难受到什么心情也没有,后来我就来这里试用蜂毒疗法,治了一年多,效果非常明显。”姜女士介绍,医生会根据她的恢复状况调整蜂毒剂量,现在她已经能正常行走,胳膊、手臂活动自如。

责任编辑:栾清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