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3276场 百万市民互动 青岛成标杆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6-07-15 08:33  

从“市长信箱”到“在线访谈”,再到“网络问政”,岛城网上政民沟通已经持续了10多年。作为全国最早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民沟通的城市,岛城已举办3200多场网络问政活动,有100余万网民通过网络在线问政方式与政府各部门沟通。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岛城市民参政议政和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的有效桥梁。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政民网络互动全国最早启动

我市一直注重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早在1999年,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就开通了“市长信箱”,率先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了信息化桥梁,成为全国最早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民沟通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先行先试,在青岛政务网开展了“在线访谈”,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网回应。多年来,岛城在政民沟通领域的积极探索,不但为政府部门积累了众多政民网上实时沟通的经验,也激发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大规模开展政民沟通奠定了群众基础。

网络问政实现全年常态化

2010年,为深化我市“三民”活动,顺应社会公众有序参政议政的新期盼,依托原 “在线访谈”栏目,以“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为栏目宗旨,分别于3月和8月组织了集中访谈,创下了国内政府部门领导集中访谈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纪录。 2011年,网络问政实现常态化,首批19个与社会民生关切度较大的部门参与了试点,上线时间由原来集中几天拓展到全年,上线人员由部门主要领导拓展到领导班子成员、业务处室负责人。2012年,市政府在全市57个部门全面启动该项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政府部门共组织网络问政3276场,参与网民100余万人,政民沟通有效问题数量10万余条次,成功打造出了我市政民沟通品牌,成为该领域全国的标杆。

政民互动指数在全国领先

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近五年的评估中,我市政民互动指数一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2名,其中三年位列第1名。 2011到2015年,我市“网络问政”栏目连续5年被国家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政民互动类精品栏目”。 2010年12月,人民网以《青岛开展网络问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对我市网络问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推介。人民网、大众网、青岛新闻网等各级媒体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转发报道千余次。第三方评估专家均对网络问政在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政民互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市政府部门通过组织网络问政,解决了大量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市网络问政重点突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几年将网络问政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市政府每年都作出专门部署,市政府办公厅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社情民意通过网络汇集

网络问政顺应了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期望。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补充形式,网络问政以较小的组织成本构建起政民沟通新渠道,不但为公众进行利益诉求、政策咨询提供了途径,也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增加了渠道,成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实现的可行平台,使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成为现实。

网络问政提高了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通过网络问政,政府部门足不出户即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征集公众对涉及社会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意见建议,掌握公众对重要社会事件的反应,是对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探索,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也成为各部门应对突发、处置应急事件、提高预判能力的重要课堂。 2015年市物价局组织的关于我市地铁价格征集意见专题,正是市政府通过网络问政征集民意、积极回应社会的案例。

网络问政有助于转变政府管理服务方式。上线过程中,各部门主动告知部门职能,解读有关政策,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服务型政府形象。各部门依法依规、有理有据受理答复网民问题,解读政策、法规,消除疑问,增强了公众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网上政民沟通的开放性使问题一旦反映,就面临政府内部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专家学者代表监督等多重监督,能有效避免传统行政模式下“踢皮球”和“视而不见”等问题。

下一步继续深化政务公开

据介绍,我市将继续围绕落实“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宗旨,紧扣社会民生、关注热点,不断提高政民沟通质量。我市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发挥考核指标和第三方评估在政民沟通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市政府部门在解决公众提出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继续发挥我市电子政务优势,综合多种渠道,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为社会监督、参政议政提供必要条件。我市将通过多方努力,尽快促进形成重大民生事务进入社会民主决策、政府公开执行、社会监督反馈、政府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链接

市政府部门网络问政部分典型案例

2015年5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组织发改、公安、人社等多部门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和移动平台等多渠道就“我市新户籍政策”联合上线,得到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成为2015年上半年的成功案例之一。

2015年11月,市物价局就网民高度关心的轨道交通票制票价话题,联合市地铁办、市交通运输委联合上线,当天网民提出意见建议240余条,下线后市物价局将网络问政网民意见建议作为重要参考进行调研,之后对我市轨道交通票价进行了合理调整,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是涉及重大民生的政策通过网上征集民意的典型案例,一改物价部门征求意见走过场、“逢听必涨”的印象。

2011年5月,市民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上线时,众多市民均上网询问我市殡葬馆计划迁址一事,针对传言,各相关部门均进行了澄清,消除了公众疑虑和猜测。

2013年8月15日,市市政公用局就“城市供热管理”主题上线,崂山区“远洋风景”小区因规划原因近几年一直未能供暖,700余户居民网上呼吁市政部门现场查看解决,该局履行在线承诺,召开现场办公会,最终解决了影响施工的系列问题,小区实现供热。

2012年3月,市规划局上线时,700余上线市民围绕我市错埠岭220千伏、李沧中崂路110千伏等多处变电站规划发贴近300个,市规划局从规划角度予以回应后,网民对此仍怀有较大疑虑和不满。市环保局获悉后,主动接热点,快速推出了相关专题,为公众提供电磁辐射方面的专业解读,得到公众广泛关注与认可。

市教育局分别于2015年6月26日、2016年6月27日连续两年组织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专场问政,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欢迎,现场上线人数均在5000人次左右,分别收到问题211个和238个。市教育局上线处室为尽快回复网民问题,或加班至深夜,或放弃休息日组织人员答复。特别是2015年专题中,其中一个问题用了近2000字详细答复,得到公众点赞,被称为“最负责的答复”。

责任编辑:方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