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1000元送1000元”,我们去美容院、健身房、餐饮店可能都会遭遇到商家让你充值会员卡的诱惑。预付卡消费本来是个好东西,若能善加利用,可让消费者与商家“双赢”。然而眼下的预付卡消费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一旦消费者掏了腰包,各种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预付卡最终变成“愚夫卡”
杨女士在市南区一家汽车美容会所办了一张200元的洗车卡,承诺可洗16次,并赠送2次打蜡,无时间限制。近日再次去洗车时,工作人员称美容店易主,卡里剩下的8次洗车,2次打蜡无法使用。由于一些企业和商家为商不诚信、经营不规范及经营不善等原因,一张张原本具有诱惑力的预付卡最终变成了“愚夫卡”,预付式消费屡屡让消费者掉入诈骗陷阱。
最让消费者头痛的乱象有三:一是商家诱导消费者买卡充值时,巧舌如簧,吹得天花乱坠,而一旦消费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各种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二是当消费者对商家的服务不满意时,退卡几乎是一种奢望;三是有的商家索性玩失踪,一跑了之,消费者预付卡里的钱打了水漂。
从法律角度看,第一种情形涉嫌消费欺诈,第二种情形涉嫌强制消费,第三种情形则涉嫌诈骗,触犯刑律。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预付卡市场规范不严不细,加上执法疲软,致使消费者往往维权无门,违法商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无疑,这一方面纵容一些商家胆大妄为,变着花样坑害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消费者拒绝这种消费方式。
用法律警惕预付卡消费陷阱
目前,虽然有相关文件规定预付卡消费须备案登记,并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实际上大量的预付卡销售处于“三无”状态。预售卡既无备案,也无保障约束,一旦出现倒闭或老板跑路,消费者只能认栽。预付卡市场的种种消费陷阱,靠什么来填平?商家的道德自律显然靠不住,消费者也难修炼一双火眼金睛。
消费者在预付卡消费中注意以下五点:一要对长期或高额回报保持警惕。服务期限越长,回报数额越高,往往风险越大。二要注重商家信誉。对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状况不佳、开业时间较短或未能证明其合法资格的商家推出的约定服务,要慎重选择。三要签合同。掌握约定消费的期限、价格、质量、管理等条款的文字凭证,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四要注意索取并保留好消费凭证。五要消费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投诉。一旦选择了某一种约定服务,应按照约定条款及时消费,并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现异常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投诉。
法律对于消费者的维权方式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掌上青岛/青网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于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扫码下载掌上青岛V5版客户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