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消失多年是因为乐坛N姓女前辈打压?

    更新时间:2016-06-29 17:16  

有网友曝光了一组刀郎的近照,照片中已经45岁的刀郎中年发福,脸圆体胖,如果不说名字……还以为是“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改行唱歌了。(此处并没有黑郑老师的意思哦)

都说“白胖白胖”,“黑瘦黑瘦”,这人一变胖是比原来看着水灵了,都变白了。

说到刀郎,可能现在的零零后们都不了解。十多年前刀郎以单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凭借《冲动的惩罚》获全国“金唱片”奖,还在全国开巡回演唱会。那阵子,刀郎的歌真是传遍街头巷尾。当时大家都震惊了,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火了,而且在不加宣传的情况下,单单正版唱片销量就达到了270多万张,各种盗版途径的贩卖得有个千万张。

突然爆红,刀郎自己都蒙圈了,“当时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因为2004年发专辑的时候,根本还没准备好往内地走,完全是被动地被带到内地,却被大家所传唱。后来我想,可能是边疆歌曲独有的语境和语调给了听众文化归属感上的认同。”

大多数明星火了,都会乘胜追击。但是2005年刀郎,却选择了“归隐”。离开了大众音乐圈,刀郎还在继续做音乐,只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刀郎为什么“归隐”呢?目前来看有不同的说法。

有种说法是刀郎遭到了乐坛“前辈”的打压。

据东方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010年,新晋音乐风去榜十年盛典评委会主席的那英,在讨论“十年影响力歌手”入选名单时,极力反对歌手刀郎的入选,还发出狠话,说在KTV点唱刀郎歌曲的都是农民。在现场看到,坐在主席位置上的那英侃侃而谈,说是比销量,自己肯定比不上刀郎,但是销量不能做为评选的唯一标准,音乐性才是主要的。

有位叫菊花古剑的网友在博客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当年那英刚出道的时候,不也是玩口水歌的吗,现在叫“山寨”,就是大陆的“山寨苏芮”,有盘磁带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抽屉里,磁带名叫“苏芮新歌”,下面一行小字是“演唱者:苏冉”,封面上却是胖乎乎的那英戴一帽子,对了,当年的那英江湖人称“帽子皇后”,以经常换帽子而闻名,咱姐们也是草根出身,不能因为现在混出来,就瞧不起同样戴帽子的刀郎了。

最早在新疆火的时候,刀郎的音乐也曾遭过质疑。有人当着刀郎的面说你怎么唱这样的歌。

“因为他们觉得我应该唱塔里木或者是再唱新疆的这些歌。就是你什么原创啊,对不对。《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是什么歌啊这个,这个歌这么难听,对不对,他会觉得是这种,这个我已经受到了很多批评。然而那个时候我在想,我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茫然了。”

在内地火了之后,刀郎的音乐依然伴随着批评声。“我觉得原来的那种自信是建立在我的音乐上面,就是建立在一个音乐理想上面。那当你把这个音乐理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时候,你突然有人把它拆掉,是有人认可,但实际上那时候你看不到它,看不到好的那一面,我看到的是,因为你觉得它是个信仰,在我内心里面这个时候有人来把它拆了,拆了之后整个信心就崩溃。”

刀郎选择了逃避,“我不敢去面对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完全我自己,自己都已经没有了。所以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我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能够觉察比不觉察到好。所以那时候觉察到之后呢,我就一直,甚至每天我在问自己,我也在找原因,找答案,后来慢慢、慢慢其实发现,当然中间经历过一些事件之后,你包括有些大的事情也好。”

针对选择“归隐”的问题,刀郎在前几年有过回应,“是调整心态,也是逃避现实。当时就觉得做歌手没有那么纯粹,除了唱歌以外,还要去面对很多没有意识到的情况,比如各类商业活动的应酬,心态上一下接受不了,生活不再是最初想要的,于是就回到了新疆。”

后来,刀郎对自己的音乐是这样解释的: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种港台价值观,人们缺少一种本土的文化认同,人们需要一种自己习惯的,可以放松的情绪表达,需要一种安全的根源的音乐。音乐即使再糙再烂,只要有情,有真就好。

【大话妖鹿山】——网易娱乐原创新闻资讯栏目,每天有料、有趣、有梗地解读一则最热的娱乐事件,更有新闻报道里看不到的独家猛料。163变妖鹿山,依然有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