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铁娘子"25年接生万名宝宝 手被产妇抓伤不吭声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6-05-12 09:20  

于波

翻身、叩背、打针、输液、洗头发、剪指甲、嘘寒问暖、心理安抚……每一天她们都要做无数次这样单调而重复的工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日。然而正是这一点一滴的重复和琐碎帮助着患者一天天康复起来,正是这样的平凡和艰辛搭建起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一顶洁白的燕尾帽,是护士神圣美丽的标志,一声“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的尊敬和赞扬。天使,是美丽的象征,是爱的化身。她们秉承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履行护理工作的责任与使命,用真诚和奉献抒写青春,将关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昨天是第105个“国际护士节”,本报联合青岛市护理学会推出特别策划报道-“走近白衣天使-倾听最美故事”。走进一位位岛城优秀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感受那一份份令人动容的温暖。

身为助产士,她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生儿的降生,见证着家庭的幸福时刻;在没有陪护的产房,她把产妇当亲人,危急关头随叫随到。这位人称“送子娘娘”的助产士名叫李娟。从1991年进入产科工作至今,她已经成功接生了近万名新生儿。凭借着出色的工作,她连续多年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和工会积极分子、病人满意好护士,2014年被评为院级 “十佳护士”,今年又荣获“十大金牌助产士”。

手被产妇抓伤不吭声

今年43岁的李娟,和产科的年轻助产士一样三班倒、随叫随到。用她的话说,只要一进产房,整个人都要全神贯注,随时关注产妇发生的任何情况。其实,产房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无陪护模式病区”,为产妇擦洗、喂饭、换尿垫、处理大小便等都需要助产士的帮助。有时在做产检或接生时,产妇的羊水、小便会溅到身上、脸上,李娟一直毫无怨言,仍旧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时会大喊大叫,不听劝说来回翻腾。此时,李娟不仅是助产士,更把产妇当做自己的亲人一般。 “我特别理解女人生孩子是她最脆弱的时候,我一定要鼓励她们,陪伴着她们一起渡过这一关。 ”有时产妇会抓住李娟的手臂又拧又拽,但她总会冷静地、不厌其烦地指导产妇,让她们有信心坚持下来,直到平安分娩为止。

抢救产妇随叫随到

病人的事无小事,李娟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每次抢救产妇,她都是随叫随到,总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助产士可以说是在刀尖上工作,要谨慎还要承担风险。 ”每当发现胎儿的胎心降得厉害,李娟和同事们比产妇还紧张,直到最终顺利生下宝宝,心头的大石头才能落地。因为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娟对产妇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能够把难产变为顺产,及时帮助产妇化险为夷,平时就被尊称为“金牌助产士”。

“现在最多的一天,我们接生20多个新生儿,常常错过饭点,都来不及喝上一口水。 ”长年累月在产床旁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李娟和同事们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静脉曲张等疾病。为了能够保证顺利完成接生,李娟常常是缠着腰带上产房。“虽然辛苦疲惫,但只要看到一个个产妇怀抱婴儿时那幸福的笑脸,我就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满足了。 ”李娟说。

对父母家人亏欠太多

在产房外,李娟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参与著书1部、实用新型专利和专利发明各1项,还取得了疼痛护理专科护士证书。这些年她坚持学习的同时,还把新的知识带回科室,和护士们共同学习、分享。助产士5年出徒、10年能成熟,这是一句形容助产士难培养的一句行话。如今已经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李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传帮带”。她把每位刚入行的助产士当做自己的孩子,从理论到实践运用,她都是手把手地教。这些年来,李娟陆续为科室培训了一批批助产士,她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成长为骨干。

“能坚持干助产士这么多年,主要是因为我喜欢这份职业,但是在家里我可不是个尽职的女儿。 ”李娟还记得,2013年底的一天,她值夜班,忙碌了一个晚上。当完成最后病历书写走出产房大门时,却突然看到母亲焦急地站在护士站门口,这才知道是父亲正在急诊室抢救。在连续抢救三天后,父亲才终于醒了过来,却为耽误了女儿的工作而愧疚。“我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作者,我亏欠他们太多了,但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也决定了不能丢下产妇,要当好一名助产士。 ”李娟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责任编辑:刘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