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市南区昨举办中外一家亲活动 洋邻居学写中国字

核心提示: 对门住的是什么人?楼上楼下邻居的电话或微信你有么?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对邻里关系最高的评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邻里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昨天,记者通过电话、微信和街头调查的方式,随机对50位市民进行了调查。

青岛市2016年“邻居节”19日开幕后,各区市举办了一系列精彩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昨天下午,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邻居节活动,来自俄罗斯、美国、波兰、韩国等国家的外国友人走出家门,到燕岛国际公寓广场上,与中国邻居们一起写书法、包水饺、剪灵动生肖、体悟新家谱文化,其乐融融。 

现场1中外邻居齐过邻居节

俄罗斯人马莎来到中国已经快一年了,现在她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 “最喜欢吃中国水饺,只是以前自己不会包,今天邻居阿姨亲手教我包饺子,以后我会让大家尝一尝我包的水饺。”马莎说。昨天的燕岛国际公寓广场上,虽然大家的语言不一,中文、韩语、英语穿插在现场,但简单的肢体语言就让大家彼此会意,现场非常热闹。看到现场还有老师教毛笔书法,马莎主动向老师讨教,在杨乃琛老师的指导下,马莎写了“邻居”、“和谐”等汉字。“这是我第一次在邻居面前写书法,以后要回去好好练习,写一手好看的汉字。 ”马莎说。

旁边,几位美国妈妈在学习生肖剪纸。在社区剪纸高手的指导下,猴子、兔子、龙的形象活灵活现.“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剪纸,感觉很神奇也很有意思,听说社区有剪纸大师,我也要去拜师学习。回去我要多练习,希望能教会我的孩子用剪刀剪出漂亮的作品。”萨拉说。“这样的活动真的太好了,以后这样的活动我们都要参加,如果可以的话,也要带着我们的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来自美国的辛迪说。

“通过举办邻居节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这些远在他乡的外国友人有家的感觉,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便于我们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澳门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郭爱萍说。据了解,珠海路街道外国居民多,中外文化交流多,“左邻右舍”中外一家亲活动将中国传统人文理念与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体现了中外居民的和谐、互爱。在中外邻里友好相处、互爱互助的氛围里,秉得天独后的山海优势,倚浪漫之都的城市魅力,承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珠海路街道正打造幸福包容的新城区,让国际时尚之城在珍珠海岸展现独特魅力。

现场2给邻居妈妈免费拍合影

昨日下午2时,天气暖和,在重庆南路48号5号楼旁的樱花小道上,市北区四方街道海嘉社区为社区的独居、空巢老人免费拍摄“樱花照”。扶着老人来拍照的都是邻居,而摄影师则是海嘉社区的书记李志强。在邻居节期间,社区将为百余位老人拍摄“樱花照”,并免费冲洗相片送上门。

“来看看我,笑一笑,ok! ”李志强手拿相机,不停地重复着说,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次他镜头前的主角是社区的老人们。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和邻居们一起把老人请到了樱花树前。考虑到老人的身材不高,工作人员专门搬来了椅子,好让老人站在上面和樱花合影。工作人员全程站在樱花树周边,保证老人拍照时的安全。为了来拍照,老人们都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鲜艳。李志强介绍,社区一共有3809户,有一万多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数三分之一,仅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多人。由于这些老人常年在家,到了花季也不能去赏花,因此社区就想出了这个点子。 “我喜欢看花,特别喜欢樱花,但是去年我的头磕破了,整整一冬天没出门了,孩子们都是轮流来给我做饭,春天趁着天好出来走走,但没办法去中山公园赏花。 ”81岁的邵世俊说,这次能和樱花合个影别提多高兴了,也特别感谢邻居帮忙。领着邵世俊来拍照的是59岁的李宗秀,她们做了50多年的邻居,这次她还带着自己的妈妈王谦珍一起来合影。 “我们的关系很好,邵大娘在三楼,我们在五楼,平时我会组织他们这些老人一起打打扑克牌,让她们每天快快乐乐的。 ”李宗秀说。

李志强告诉记者,双樱刚刚开的时候,这个小路上的风景特别美,现在正好到了盛花期,截至目前已经为100多位老人拍摄了“樱花照”。下一步,社区会为老人们免费冲洗照片,再由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送照片留念。(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晓婷 于波 通讯员 许雯)

记者调查

同住一幢楼,你认识几个邻居?

记者昨随机调查50位市民 12人不认识邻居16人认识但没说过话

对门住的是什么人?楼上楼下邻居的电话或微信你有么?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对邻里关系最高的评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邻里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昨天,记者通过电话、微信和街头调查的方式,随机对50位市民进行了调查。

邻居见面不好意思打招呼

在50人中完全不认识邻居的有12人,认识但没说过话的有16人,见面打招呼的有13人,熟悉且有联系方式的有5人,往来密切的有4人。完全不认识邻居的市民表示,刚搬家或者刚租到房子,对周围的邻居不熟悉,而且还没有接触的机会。

家住团岛的张先生是不认识邻居的典型。“因为工作的变动,去年底刚在团岛租到房子,自己本身是外地人,入住后每天早出晚归上班,根本没有和邻居接触的机会。”张先生说。除了完全不认识,认识但是没有说过话的有16人,这一类市民表示,他们在楼道或者小区里,见到邻居后能认出来,“住的时间长了,是不是邻居自然就能认出来,但是感觉不好意思打招呼。 ”一位接受调查的市民说,有时候碰见后本来想打招呼,但是对方并没有看自己,所以也就低头或者扭头过去了。

熟悉是从主动打招呼开始

“我和邻居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遇见都会微笑或者点头打招呼,我觉得邻里之间应该多交往。”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是2014年买的房子,去年底搬进去住的,因为小区多数是年轻人,彼此年龄相仿,也没有什么代沟,所以出门碰见总会主动打招呼。 “人和人交往,必定有一个主动,要是都不主动的话,两个人就没法交往了。 ”李女士说,交往从打招呼开始,慢慢就相互熟悉了,邻里之间关系处好了,有事就可以喊一声。

认识邻居的不少,但是有邻居联系方式的却不多,采访的50人中只有5个人有,“邻居的联系方式还是上次装修的时候要的,因为邻居先装修的,所以那段时间经常打电话问一些装修的事。 ”刘先生说,后来偶尔也联系,但没那么频繁,不过见面都会热情打招呼,彼此之间挺熟悉的。

年龄越大邻里关系越密切

在采访中,和邻居关系很密切者是最少的,只有4人。年龄稍微大点的市民一般与邻居熟悉,“都是老邻居了,相处了十多年,关系很好,谁家有点好吃的还会主动送过去。 ”家住台西一路的王大妈是老青岛人,和周围的邻居也很熟悉,没事经常约着一起买菜、锻炼。还有一位市民表示邻居是自己的同事,非常熟悉,两家人经常聚餐,“当时买房时特意当邻居的,这样有点事还能相互照应,因为远亲不如近邻。 ”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