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启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启动

核心提示: 围绕休假制度落实,我市将率先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探索建立中小学生春秋假期制度,促进研学旅游。

全市旅游业改革创新动员会议今天举行,会上印发了《青岛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市将以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善全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到2018年,全市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8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的6项重点任务。其中,创新产业定位是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方案》,我市将着力推动旅游业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推动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力争到2018年旅游业综合财税贡献率达到7%以上。

在引导机制创新方面,我市将注重发挥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青岛旅游集团等重点旅游企业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我市重点旅游企业跻身全国百强旅游集团行列。融资平台建设上,我市将设立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和成长性强的旅游企业,加大对“蓝高新”、智慧旅游、文化创意等项目支持力度。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方面,我市将加快发展邮轮、滨海度假、养老养生、海洋休闲、海岛旅游、海洋体育、海上婚庆等休闲度假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同时,提升大众化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围绕休假制度落实,我市将率先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探索建立中小学生春秋假期制度,促进研学旅游。

市场监管机制创新方面,我市将加强区市旅游执法机构建设,配备与旅游市场规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和装备设施,将旅游执法依法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旅游行政执法与公安执法的联勤联动机制,加强旅游执法保障。

此外,《方案》还对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以及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机制等做了安排部署。

 推动组建青岛市旅游委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另据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我市将以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统领,力争年内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产业发展质量、旅游综合贡献率等方面有新突破、新提升。2016年,全市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是接待国内外游客7978万人,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435亿元,增长13%,不断扩大入境和过夜游客比重。

围绕“三城两带四片区”全域旅游格局的构筑,今年我市将重点依托东、西、北“三城”,拓展形成三大旅游度假集群,打造滨海休闲度假带和大沽河生态旅游带,逐步搭建全域旅游框架和梯次产品体系,抓好即墨、胶州、莱西、平度“四片区”的特色资源开发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旅游新空间、新热点。

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上,今年我市将推动组建青岛市旅游委,指导具备条件的区市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强化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服务监管等职能,构建“综合产业综合抓”的体制机制。

围绕推进“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今年我市将突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加快发展融合创新旅游,培育发展品质乡村旅游,支持发展服务输出旅游,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将探索利用PPP等新模式,加快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力争智慧企业覆盖率达到30%以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