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制定海绵城规划 楼山河片区先行先试

核心提示: 解决雨后积水、黑臭水体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剂良方。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文件,青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近日已通过专家评审,试点区也已划定范围,为李沧西北部楼山河一带。

解决雨后积水、黑臭水体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剂良方。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文件,青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近日已通过专家评审,试点区也已划定范围,为李沧西北部楼山河一带。根据规划,2018年底这片区域将变成可吸水的城市“海绵”。

探访 臭河沟变身景观河

昨日,记者驱车来到楼山河上游附近探访,沿文昌路转遵义路后,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天气晴好,河岸两旁花艳草绿,低垂的柳树也抽出了新芽,河中不时传来青蛙的鸣叫,远处隐约还有飞鸟在觅食休闲,这一切搭配上宽敞平整的河道、精心堆砌的河岸与坚固的石块护坡,构成了一幅唯美精致的画面。昔日的小河沟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有着江南风味的美丽景观河。

虽然这个季节的河水并不丰沛,但仍然潺潺流淌,看着十分静谧。河岸上每隔几步就有供人休憩的长椅,还建设了不少健身设施、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室等配套便民设施。河岸边还坐落着一栋栋新型住宅,只要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便是鸟语花香的河道。正推着孩子溜达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河边总是臭气熏天,周边环境也非常差,而现在这里已成为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公园,“我们现在带孩子玩都不用去公园,家门口就跟公园差不多! ”

目标 75%将就地消纳储存

楼山河上游的整治所使用的是“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什么是海绵城市呢?参与青岛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制定的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磊告诉记者,通俗讲就是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实现75%的降雨就地消纳或者储存。 “这75%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一场雨下了24小时,我们要消纳27.4毫米的降雨。我们根据这个27.4毫米、根据每个地块的面积,算出来每个地块的消减量,然后再根据消减量采取一些功能措施消纳或储存雨水,比如建设下沉式绿地,将雨水就地消纳掉;或者建一些雨水的储存设施,把雨水就地储存,储存完再进行利用,包括冲厕、绿化浇洒等等。 ”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目前我市提出,要大力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型城市,建设区域包括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西海岸六区,着力解决雨水收集利用、城区河道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问题等。按照省政府要求,要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到2017年底,我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围绕这一目标,我市正加快制定海绵城市实施意见、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目前,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是我省首部通过专家评审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试点 老城区更具示范意义

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市还在积极争取纳入“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城市,包括楼山河片区在内的李沧区西北部区域被划为了重点建设区,该区域将先行先试、重点建设,争取在2018年底前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全部实现雨污分流,75%的降雨就地消纳或者储存,99%的污水得到处理。该区域北至遵义路-重庆路-湘潭路一带,南至唐山路-果园路一带,东至城阳区区交界-青银高速一带,西至环湾大道-四流北路一带。总面积大约25.24平方公里,约占李沧区的四分之一。该区域共包含楼山河、板桥坊河、大村河三大水系,目前楼山河上游、板桥坊河下游已经率先改造完成,其余水系也将据此标准进行改造。

我市为何要选择这片老城区域作为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市城乡建设委城建处副处长辛克刚解释说,国家要求海绵城市试点区必须大于15平方公里,同时要包含一定范围的老城区,并且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相结合。 “虽然难度很大,但是示范意义强烈,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老企业搬迁改造、旧村改造等一同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把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