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互联网时代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什么?不是风口的“猪”,而是坐得住的工匠。昨天,李克强总理再提工匠精神,现在全国都在寻找“大国工匠”。而近日,一条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90后聚集的“B站”成为网红,“工匠精神”一时间成了国民热词。
大多时候,提到“大国工匠”,人们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严谨到骨子里的德国人,而作为与德国历史渊源深厚的青岛,随处可见其遗留的“工匠痕迹”。这让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修建的百年下水道,在控诉侵略之余,也引起广泛关注。抛开历史问题,更能体现德国制造耐磨精细品质的设备,竟然都在青岛啤酒。
1903年,由英、德商人创立,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1906年,当时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酒类金奖;1916年,啤酒厂被当时的日本占领者买下,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但仍沿用德国的技术。
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厂还能看出德国建筑的风格。
德国人最早经营时期的发酵车间,这带动发酵搅拌机的电机是1896年的西门子电机,被称作青岛啤酒厂的“镇厂之宝”,这都是1903年青岛啤酒厂建厂时,从德国进口的西门子的电机,即便是百年之后的今天,这两台电机通电后依旧可以运转如常,据说就连远在德国的西门子总部都没有这样的电机了,他们一度想将他作为文物回购,被青岛啤酒厂婉言谢绝了,毕竟它同时见证了青啤的百年发展!
眼前的这口紫铜的糖化锅是当年德国人手工打造的,一直用到了1995才真正退出了生产舞台!
当年设备上的黄铜笼头,还可以轻松开合!
在啤酒精酿化、个性化的今天,有着鲜明德国啤酒基因的青岛啤酒,在112年后决定“重返”德国——2015年派15名优秀的青年酿酒师赴德国慕尼黑杜门斯啤酒学院深造。今年1月7日,青岛啤酒第二批赴德酿酒师班学员再启程,百战归来再读书,酿出更好的青岛啤酒。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微信公众号“青岛号外”(qdhw315),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