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综合素质"成高考录取参考 高中将建立档案

核心提示: 夏季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是基本模式,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其中的“一参考”,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2016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中等职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8

高考考的是学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体现?高考新政里,综合素质评价成了招生录取的参考。全面选拔人才,标准越来越全面,但如何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衡量人才,在细则尚未出台的时候,老师给出建议,家长可以帮学生拓宽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收集综合素质测评材料。

政 策 原 文

2016年出台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夏季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是基本模式,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其中的“一参考”,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2016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中等职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家 长 反 应

什么事才能“记录在案”

得知综合素质测评纳入高考体系,初三学生家长王沛沛的第一感觉是有点蒙。“什么样的东西能写进综合素质测评里?做志愿者算不算?志愿活动的规模有要求吗?在社区清理卫生要找社区盖章吗? ”王沛沛说,女儿虽然学业很紧,但仍热心公益,比如看见楼道里有撒漏的垃圾会回家拿簸箕扫起来,但这些细小的事很难被记录下来,即使记下来也太琐碎,无处出具证明。 “孩子说她做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加分,所以平时去参加社区活动也不会留心收集材料,以后应该怎么做? ”

和王沛沛一样,很多家长都在等“细则”,并且打听注册志愿者、参加各种比赛的事。 “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平台,记录方式也要公平公正,不能像寒暑假活动那样,为了完成作业,有人直接去找个单位盖章说实习过了。 ”冯蕾在社区工作,开学前总会收到假期社会实践盖章的申请,她说这些活动并不好监督。

权 威 解 读

高中建立综合评价档案

省招生考试院院长陈国前表示,这次改革提出建立并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或者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依据,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的需要。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综合素质,包括全面发展情况。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培养其个性特长,从而弱化“唯分数论”。二是人才选拔标准全面性的需要。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四是综合评价选拔学生的需要,促进高校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

陈国前表示,为保障科学、公平、公正,高中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发展水平如实记录下来。严格按照程序运作,即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的程序,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并接受监督。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学生对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省教育厅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记录学生表现,便于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由高校提前公布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由高中学校提供学生信息,高校评价招生,增加可信度。对于弄虚作假者要严肃处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校 长 说 法

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17中的“六节两赛一周”活动贯穿整个学年,给了学生许多展示的机会。校长安伯贞告诉记者,高考新政是个导向,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不再只关注学习成绩。高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选拔,怎么能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他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并且进行引导,学生应该利用高一、高二的时间及早参加学校和社区活动,毕竟高三进入紧张冲刺阶段之后,时间太紧。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我认为在家里的活动也应该被纳入测评,比如我们开展了‘当家一周’活动,这个星期学生要参与一件家务事,比如做饭、买菜,家长反馈签字,学校留存档案,如果没有学校引导和组织,可能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就不会被记录下来。学生风采大赛则分为艺术体育类和科技类,有才艺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展现天分,科技有优势的获得发明专利,这些成果相信在测评里会用得上。 ”安伯贞说道。

对综合素质测评纳入高考,安伯贞特别赞成,“比如我听食堂师傅说过,有个叫韩启源的学生,从高一入校开始,吃完饭自愿留下帮忙收拾食堂,他是个住校生,一直坚持做,天天不落,这就很不简单。如果综合素质测评需要,我愿意为他把这件事写进去。 ”

教 师 建 议

提高素质同时体验专业

19中学生发展处主任范鑫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校已经开展了记录成长档案活动,将德育、品德、品质的教育成果记录下来,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寻找每个闪光点。”以往评价学生的是班主任,而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了解,19中实行了全员导师制度,每名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任课老师做导师,经常和老师交流,导师则负责把这些谈话记录下来,进行过程性评价。拾金不昧的学生、在运动会上积极参加项目的学生、寒暑假去实习的学生都被记在评价手册里。

“我们希望评价尽可能多元化,全方位展示学生的特点。针对高考新政,我建议家长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活动,还可以把素质评价和专业优先的改革结合起来,比如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供孩子实习锻炼、接触社会,或参加义工、奉献社会。在这些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材料,还能给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提供一些体验式的参考。 ”范鑫表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