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西海岸将打造最美海湾 25个海湾一湾一景

核心提示: 黄岛新区在全国首个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三年内将整治129公里海岸线,建成自然景观与慢行系统自然融合,旅游业、高端服务业与文化内蕴并重的民生工程。

2

今天上午,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海湾整治”新闻通报会上获悉,近日,黄岛新区在全国首个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三年内将整治129公里海岸线,建成自然景观与慢行系统自然融合,旅游业、高端服务业与文化内蕴并重的民生工程。

  3年打造“世界最美海湾”

青岛被“世界最美海湾”组织评为“世界三十大最美海湾”之一,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而青岛西海岸新区拥有海岸线282公里,占据了青岛海岸线长度的36%;海岸沿线滩、湾、河、礁、岛等海洋资源丰富,成为事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岸线"和独特资源。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整个282公里海岸线中,港口航运岸线约100公里,特殊利用岸线约15公里,其他岸线约167公里。2016年至2018年,新区将用三年时间,主要完成薛家岛后岔湾至琅琊镇胡家山段海岸线约129公里整治工作,打造集生态共享、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以及产业升级于一体的世界级最美海湾,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道、旅游大道、生态大道、景观大道;其余区段将优先加强保护,结合胶州湾岸线保护规划及功能区开发建设等情况,逐步推进整治。

  今年投资16亿整治70公里

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先行启动实施后岔湾至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及琅琊镇部分区段总计70公里海岸线整治工作。根据工作计划,相关规划编制完善、清理整治、优化提升、文化保护、投资融资、民生保障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2016年将完成投资约16亿元,拆除清理沿线违章建筑约2万平方米;组织沿线约3200亩养殖池、240亩工厂化养殖大棚及地面附着物补偿、拆除清理和相关工程用地征地拆迁;完成蓝色海湾旅游文化策划及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慢行系统和绿化景观建设;开展沿线项目用地调整、截污治污以及执法巡查、审批监管、文化保护、就业保障等工作。

  25个海湾“一湾一景”

青岛西海岸新区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确定了六大任务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努力还原海岸线自然面目、保护近岸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不断改善海岸线生态环境、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弘扬海洋文化精神,努力提升西海岸城市品质,提高居民荣誉感和幸福指数,将青岛西海岸蓝色海湾打造成集生态共享、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以及产业升级于一体的世界级最美海湾,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道、旅游大道、生态大道、景观大道。

同时,按照“城市即景区”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岸线辐射带动作用,将青岛西海岸打造成为海滨全域旅游体验区和度假休闲目的地。据介绍,按照长远规划,西海岸新区海岸线上的25个海湾,将按照一湾一景的目标打造,串联海岸明珠。

  慢行系统串联西海岸景区

黄岛区旅游局局长李彩元介绍,这129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大珠山、琅琊台、凤凰岛等景区,还有很多有特色的沙滩,但是目前这些景点都是相对分散的,通过海岸线整治,把破旧的海岸线进行整理,将这些特色景点串联起来。把一些不符合旅游、服务业的业态进行调整,不愿意迁离的引导他们调功能。不仅要将这些景点串联到一起,还要挖掘他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青岛,沿着海岸线的滨海步行道是一大特色。此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岸线整治,也将建设西海岸的慢行系统。慢行系统中,从正对青岛市区的薛家岛甘水湾开始,一直延伸到琅琊台,包括旅游和城镇岸线,整个129公里海岸线,利用自然条件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慢行系统将把景点串联,旅游基础配套也将一并建设,未来还会规划一些旅游集散功能的驿站,包括自行车、公交车、自驾车等交通换乘站点。

其中,步行系统在合适的区域,也将修建木栈道,与东部海岸呼应。在不适宜的地方,则根据礁石、沙滩的情况,打造有特色的步行道。据介绍,这条慢行系统将贯穿129公里的整治范围。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六大任务

  拆违建

要全方位勘测普查海岸线,全面摸清新区海岸线资源底细。在确保不新增违法建筑的基础上,对沿海岸线各类违法建筑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加快清除海岸线范围内违法建筑。

根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新区将对沿海岸线范围内130处、约4.4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予以拆除。6月底前完成薛家岛后岔湾至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段、琅琊台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剩余部分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

  清岸线

在已划定的海岸线公共岸线及相关控制红线内,除依法批准的港口、码头、船舶修造及军事等用途外,海岸线应当保持开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圈占。要因地制宜实施岸线清理、生态修复、环境优化工程,逐步恢复海岸线生态功能。坚决摒弃“重治轻防轻管”意识,综合治理涉海河道,扎实做好入海河流的截污治污等基础性工作,突出整治沿河村居特别是上游部分乱倒乱排行为,加强河道日常管护,确保河道清洁卫生。

新区还将完善蓝色海湾整治相关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岸线清理与生态修复、涉海河道截污治污和综合治理、岸线设施修复及执法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计划6月底前完成蓝色海湾整治相关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明确具体实施范围控制线及相关规划指标。

  调项目

根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依据海岸线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新区将对沿海一侧140余宗项目用地分类调整,主要采取功能调整和项目调整。功能调整主要针对已建和在建项目,鼓励通过业态转换和功能调整,实现项目建设内容与蓝色海湾整治内涵相统一。项目调整则主要针对未建项目,结合蓝色海湾整治规划,逐个研究项目处置方案,报黄岛新区政府研究后组织实施。

  修慢道

要坚持“亲民、利民、便民”理念,科学合理确定海岸线慢行系统规划方案,制定详实的建设计划,分期逐步组织实施,将慢行道建设成贯通海岸线的亲水、休闲、观光大道,打造成新区的“城市名片”。

按照整体规划设计、分期施工建设的思路,8月底前完成启动慢道项目工程设计,办理项目立项、征地、审图、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9月份启动建设,2017年完成薛家岛后岔湾至琅琊镇胡家山段全线基础施工和重点区域慢行系统施工,2018年全线建成。其中,啤酒广场区段在今年啤酒节开幕前竣工使用,建成标准样板段。

  植绿化

要普查沿海绿化情况,结合海岸线清理工作,加强海岸线生态廊道、防护林、绿化景观建设,禁止非法毁坏山体、林木、湿地、绿地及其他自然地貌和景观,提高海岸线范围内森林覆盖率。

植绿化与修慢道基本同步实施,根据绿化景观规划方案及海岸线清理进展情况,结合河道治理、湿地保护工作,分期启动海岸线绿化景观建设。争取 8月底前完成先期启动段手续办理和准备工作。对沿线已建成景观及其配套设施,在2016年年底前进行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加强沿线森林公园和湿地日常管护,在重点地段适时打造湿地公园。

  保文化

要挖掘、整合、提炼海岸线文化资源,保护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将新区优秀文化资源升华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项目。

根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将由黄岛新区文广新局牵头,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黄岛新区旅游局等部门配合,根据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原则,对沿海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提炼。5月底前完成旅游文化策划,8月底前确定文化资源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方案,形成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努力将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项目。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