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划定保护要素 合理利用滨海资源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6-03-18 06:51  

1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充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明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制定层级分明的保护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以陆海统筹为指导思想,提出滨海岸线资源空间管制要求,科学指导历史文化遗存、滨海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发挥本土优势,彰显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文化与风貌

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保护

划定保护要素

《总体规划》提出市域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两大部分,旨在整体保护青岛 “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充分弘扬青岛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保护要素方面,深入挖掘青岛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基础上,保护整体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保护自然环境和山水格局

保护“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保护与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要素密切相关的古遗址、古村落;系统挖掘和保护沿海分布的明清海防卫所体系、北胶莱运河沿岸宋元金交通贸易遗产廊道。

保护北部大泽山-天柱山山脉、东部崂山山脉、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山脉;保护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条河流;保护胶州湾群、鳌山湾群、灵山湾群;依法保护七百余公里长的海岸带及海岛资源。保护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

保护西海岸琅琊、胶州市里岔-普集、即墨市王村、平度市古岘、莱西市沽河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遗址、琅琊台遗址、三里河遗址、西皇姑庵遗址、赵家庄遗址、东岳石遗址、西沙埠遗址、祓国都城遗址等大遗址。

保护1244株古树名木,继续推动古树名木的普查和名录公布工作。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居民建筑群,包括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金口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雄崖所村;中国传统村落雄崖所村、青山村、凤凰村,山东省传统村落西寺村、李家周疃村、西三都河村等。保护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其所依托的物质空间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

建立中心城区分层保护框架

中心城区范围内,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保护点”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框架。重点保护整体自然环境、空间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和军事建(构)筑物等。

(1)保护“山、海、城”融为一体的特色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以海岸线为界,总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从整体格局与风貌、高度控制、保护与复兴三方面整体保护历史城区。

整体格局与城市风貌保护方面,保护“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

保护山体观景点及其眺望视域;保护景观视廊与道路对景点,保持视域与视廊范围内的视线通畅。保护顺应地形、依山就势的路网格局和历史风貌道路,保持路网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保护历史风貌道路沿街界面、空间尺度和整体风貌。

历史城区高度控制方面,分为严格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三类。严格控制历史城区的开发强度和建筑容量,历史城区内的城市更新,需结合建筑区位与空间适用性,首先考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功能提升需求。

(2)保护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划定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1363.8公顷。其中,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689.5公顷;考虑到青岛历史文化街区连绵分布的特征,在核心保护范围外划定整体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674.3公顷。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保留街区内的自然地形、街巷道路、空间尺度、各类保护建筑及院落空间、视线通廊与道路对景点等保护要素,延续街区的空间肌理和社会生活结构。

以街坊、院落为单元逐步推进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综合整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街区功能,提升街区活力。

沿海资源

海岸带资源保护利用

青岛市濒临黄海,海岸线绵延曲折,沿海资源类型多样,具有优良的港口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岸线资源、较高价值的生物资源以及水质优良的海水资源。海岸带分为胶州湾海岸带、胶州湾两翼海岸带、鳌山湾群海岸带、灵山湾群海岸带四个区段,进行分段管制,并严格保护海岛资源。

1.强化海岸带空间资源管控

胶州湾海岸带——生态、景观、生活、旅游和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黄金海岸带

加快实施胶州湾岸线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清理湾底淤泥、提高纳潮量、增强水动力等措施,修复胶州湾生态环境;建设大沽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建设环胶州湾绿道工程;完成汇入胶州湾河流的截污工程。优化调整胶州湾近岸陆域用地与功能布局,实施胶州湾东岸企业环保搬迁,调整老港区为邮轮母港及综合服务区;按计划实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石化企业及油库等危险源的搬迁。保护深水港口岸线,提升现有港口运作效率和用地集约水平,促进转型发展。

胶州湾两翼海岸带——城市生活岸线和旅游休闲岸线

东翼团岛-仰口海岸带,取消滩涂养殖和池塘养殖,清除滨海区域的违法建设;调整退出与海岸带功能规划不符、不需占用岸线的项目,恢复岸线的自然景观和公共属性。

西翼凤凰岛脚子石-积米崖海岸带,重点保护自然岸线和生态环境,提升品质、完善配套、控制容量,不得建设居住等与旅游服务无关的设施。

鳌山湾群海岸带——旅游、度假、生态、科研多功能综合岸线

仰口湾-土寨河海岸带,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科学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建设容量,围绕王哥庄生态健康城,发展滨海生态观光、健康疗养、休闲度假旅游。

土寨河-大桥盐场南部海岸带,规划建设小岛湾科研岸线和大桥盐场南部旅游岸线。

大桥盐场-丁字湾海岸带,除农村新型社区以及支撑全域的交通、绿化、市政等工程以外,严格控制鳌山湾北部田横地区的建设,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灵山湾群海岸带——生态资源与深水良港并重的岸线

积米崖-大珠山海岸带,保护灵山湾“山、海、岛、林”的自然资源,重点保护生态岸线,协调风景旅游开发,恢复自然生态价值;建设滨海防护林带、滨海自然资源保护区,严格控制生态间隔空间,科学布局滨海旅游设施。

2.依法保护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实施海岛保护法,完善海岛管理体制,严格控制陆岛填海工程;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海岛进行分类保护、实施分类管理;规划形成由田横岛岛群、大/小管岛岛群、竹岔/大公岛岛链、灵山岛构成的近海岛屿“群、链、点”空间结构,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专家点评

为宏伟蓝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轮《总体规划》首次开展了全市域范围内的保护要素普查,将工业遗产、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等2000余处保护要素纳入保护范围。全面系统提出了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目标,调整、划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明确历史城区建筑色彩控制、空间轮廓和景观视廊控制、特色城市肌理保护的具体要求。为青岛贯彻落实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建设“世界海湾、蓝色之都”提供了科学依据。(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