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还在济南出差时,老师发信息说园里一个2岁多的宝宝吃水果时忽然抽搐,幸好及时送到医院。经过检查没有什么问题,医生介绍约有2%到4%的幼龄儿童在发烧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之一。孩子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有点小担心。今天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算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和科学育儿的家长们科普一下。
首先,我们先讨论一下发烧的征兆及处置。
1体温
温度在37.5℃内为正常;
温度在37.5℃-38℃为上升,但只是稍高;
温度38℃或更高,即为发烧。
说明:体温多少是安全的,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情况如下:
1)新生儿如何有数个小时体温超过38℃就必须看医生。
2)如果婴儿什么也不喝或看起来不太好时,也必须看医生;
3)任何发烧超过40.5℃或温度起伏超过1.5℃,就该找医生检查。
2孩子发烧的征兆及处置
大人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跟平常不太一样时,大人要更仔细的观察。比如:孩子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是怎样的?他的舌头是否干燥?检查孩子的眼睛、鼻孔和呼吸,感觉孩子额头、颈部、身体和四肢的温度,按一按孩子的腹部是否有疼痛的征兆等。
1)如果手臂和腿部(特别是小腿)的皮肤感觉冰冷,而体温计显示为38.5℃的话,大人可以判断孩子的体温还会再上升,因为他的身体尚未通过四肢发散热度。只有等孩子身体的热度停止上升,而且开始积极努力排除多余的热度时,他的小腿及双脚摸起来才会温暖。
注意:孩子发冷时,是不可以冷敷的,可以帮孩子盖好被子,给孩子喝些温热的花草茶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2)如果全身皮肤摸起来都是烫的,且温度超过39℃时,请在腿部施以冷敷,也可以用冷的海绵擦拭身体,但前提是孩子要觉得舒服。此阶段重要的是,不要阻碍热能的发散,在较冷的天气,可以为孩子盖上被子,但不能像体温上升阶段盖的那种温暖。
注意:孩子发烧超过40℃,但全身皮肤却是冰冷的,或有痉挛现象时,必须马上到医院就医。
3关于热痉挛
注意: 一旦孩子出现意识不清,不管有没有痉挛现象,都应立即到医院求诊。
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大约有2%-4%孩子经历过热痉挛 。单单热痉挛并不会留下后续的伤害,也不会造成行为或发展障碍。
热痉挛并不会“造成”癫痫。虽然天生倾向癫痫的孩子,痉挛也许是第一个征兆,但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像这样的孩子,防止热痉挛的退烧处理方法是无法停止痉挛症的持续发展。
处理方法:
1)大人自己千万要先保持冷静,不可以用力抓住孩子。
2)请不要放任何东西在孩子的牙齿之间,最好是它自己打开。
3)头部下面可以垫枕头或类似的东西。
4)必须让急救医生知道之前是否有使用减缓痉挛的药物,以便判断应采取何种后续措施。
5)自发性痉挛发生时,立即就医。(有条件的可以先电话咨询处置方式,简单处置后再立即去医院就诊)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发烧的目的及意义
1从身体方面
发烧是身体中温暖系统类似危机的变化。造成发烧的原因很多:一次生日会、一趟长途旅行、天气突然转变、受寒或长新牙等,都可能造成身体过度负担,而致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感染。
发烧是身体对抗疾病,也就是奠定健康基础的高效反应。许多身体的反应只有通过发烧才被启动。发烧在刺激免疫系统活动,并制止病毒或细菌的滋长。有研究显示,幼儿期发烧可以预防过敏,癌症风险也随之降低,特别是出过麻疹、水痘以后。
在发烧时,立即以药物退烧或服用抗生素可以说是帮倒忙,反而阻断了生命体本身在发烧时所启动的防御机制。因此应该只有在身体无法自己对抗细菌的感染时,才需要采用药物。
2 从心理和精神方面
对人而言,温度更显现出人类心性及精神的活动。比如:遇到好友或看到美丽的风景时,总是令人感到温暖; 当我们灵光乍现或是对某个理想感到振奋时,总是有一股暖流注入四肢。反之,恐惧、愤怒、嫉妒或极度忧伤时,或对周遭环境不满时,我们的血液会“发冷”。37℃的体温令人感到舒适,有利于我们身心灵活的作用。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己经证实:类似的情绪如勇气、热心、信赖及爱等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反之,压力、愤怒、害怕、冷漠及忧郁则会会削弱免疫系统。
我们大部分成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每次生病好了之后,在心智的成长上都会有一个比较大或者明显的变化。每一个疾病都伴随着体温系统的改变,这是身体温暖系统以一个非常直接的方式影响并牵连着这个“我”。我们可以通过更多观察去寻找下面问题的答案:这是否是为了干预、强化体内心灵元素的能力而致的短暂性发烧?或者是因为缺乏心灵活动而衍生的替代品?
还有一个单纯从外在看,孩子在发烧时一般都伴随着体重减轻,这显示身体正在进行结构的重塑。孩子会解构遗传自父母身体的某些部分,并通过体温组织的自我能量重新建造新的身体。很多时候,伴随着高烧的感冒、被小心处理好的肺炎、甚至是麻疹,可能引导孩子进入一个新的、更稳定的发展阶段。而较罕见、较长时间反复发作的疾病可能显示出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
不管怎样,关于孩子发烧,吕老师想要提示科学育儿家长们的是,越是年龄小的孩子,成人越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同平时表现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置。
一定要谨慎,尽量少用药物进行干预,多用物理方法或者中医推拿等相对温和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他的免疫系统,帮助孩子的身心更好的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