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在东直门地铁站旁的星巴克,董峥打开他的华为手机上中国建设银行的APP,将手机靠近POS机,并输入密码,请网易科技记者喝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我爱卡网站主编董峥1999年进入信用卡行业,是一个十足的卡爱好者。他相信,今后以“银联+Apple Pay”为代表的NFC近场支付将与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两分天下”。
2月18日,Apple Pay的闪亮登场,在公众当中掀起了NFC尝鲜的热情。最近一段时间,移动支付领域动作频频。Apple Pay之外,先是小米借并购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后不久,三星也将发布三星智付。
移动支付未来格局的变化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更多人相信,起码一两年内“银联+手机Pay”的组合要想在移动支付领域反超支付宝和微信还不太可能。
然而,如果把考量的时间放得更长远些,其中依然充满了变数。
线下争夺是关键
目前的移动支付,是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天下。根据艾瑞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研究报告,在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中,支付宝占比82.3%,财付通占比10.6%,拉卡拉占比3.9%。剩余3.2%被联动优势、翼支付、中国移动、平安付、快钱、钱袋宝、连连支付以及其他众多移动支付企业瓜分。
但是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告诉网易科技,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在中国支付的整体规模当中占比极小。根据艾瑞的统计,2015年全年,移动支付规模大约8万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指的是在电脑端的网络支付)规模大约12万亿。这二者之和是中国线上支付的总规模,大约20万亿,“这要放在中国支付的总规模当中,大概1%都不到。”李超说。
在中国支付市场当中,线下市场占绝对大头。这其中,线下的电子支付是银联商务等支付企业的天下。线下的支付,一般有三种方式:现金、银行卡、支票。这三种支付方式当中,可以查到数据的是银行卡支付。今年1月22日中国银联发布交易数据显示,2015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53.9万亿元,单这一项便超过线上支付的规模总和。现金和支票支付的规模更大,网易科技未能查到相关数据。
线下电子支付的老大银联,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率先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反而被支付宝和微信抢了先。现在,银联和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厂商的组合,能否挽回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而未来,格局产生变化的希望在线下。
“线上支付,估计银联系没戏。”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网易科技分析,“在线支付的需求,是由电子商务激发的,整个生态最初是淘宝建立起来的。银联系在线上的第三方支付通道是银联在线,但是用户很少。”
但是在线下(特别是刷卡交易),银联系相比支付宝和财付通有绝对优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有POS机1989.3万台。这些POS机遍布规模较大的消费场所,包括商场、餐饮、酒店、美业等等。更直观的感受是,在稍有规模的消费场所一般都可以刷银行卡。
支付宝和微信在线下扫码支付的布局从2013年年底开始,要达到银联系目前的覆盖率,还需要时间。
线下,是未来争夺的焦点。
线下酣战
这场战争,已然开始。
冲在一线的,是移动支付服务商们。意锐新创COO关恒告诉网易科技,移动支付服务商各有侧重,有的以硬件为主、有的以软件为主,还有的以地推为主。提供硬件产品的公司比较少,只有不到十家,有软件产品的服务商要多一些,大约有几十家,更多的是直接面对商户做地推的服务商,全国各地有上千家之多。
成立于2002年的意锐新创是国内二维码技术行业的先驱,2008年起自主研发并生产二维码设备,从去年起意锐新创的二维码支付机具开始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商户来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
关恒感觉以二维码扫码为主的移动支付加速是从2015年年中开始的。“因为我们感觉2014年跟商户谈微信支付的时候,很多商家还要想一想,但是从2015年年中开始商户已经变成很积极地想上移动支付了。”
他认为,这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支付宝和微信在线下推出了很多补贴和打折的活动支持商户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他依然记得去年双十二的支付宝活动导致自己家附近的面包店的糕点都卖光了;其二,如果用微信支付,商户还可以通过公众帐号与客户建立起连接,方便进行后续的市场营销活动。这使得很多商家也更有动力使用微信收款。
关恒透露,很多合作伙伴和商户已经反馈观测到,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占比在上升,相对刷卡和现金支付的比例在下降。
而在银行和银联一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部署,到2017年5月底,中国所有POS机都将完成由磁卡向非接触式IC卡的改造,改造完成之后的POS机都会支持NFC技术。
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联商务主要负责在线下POS机的铺设。银联商务官方网站数据显示,其负责维护POS终端648万台,占联网POS终端的28.4%。银联商务市场人员告诉网易科技,目前银联商务布放市场的新POS机,NFC功能是标配,除此之外,银联商务自2012年就已经开始积极更新市场存量的POS机使之能支持NFC功能,目前已经完成约450万台POS机的更新。同时,银联商务也在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电子商务的收付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支付市场、农村农产品收购、O2O模式下的闭合支付和优惠兑现等。“我们遍布全国的实体服务网络和上万名的一线市场服务人员一直在奔忙。”该人士告诉网易科技。
齐乐(化名)是一家非接触式POS机生产厂商的代理商,他的工作是在线下为商家换POS机,主要服务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齐乐告诉网易科技,旧机换新机一般都是免费的,这个成本由代理商承担,代理商也有动力去换机器,因为可以从支付的手续费当中分成。但是,如果是发展新的商户,需要商户自己购买新机器,一般规模比较小的商户就不愿意购买了。“一般我们的机器铺设环境是营业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商户,主要是一些餐饮、酒店、超市等。”齐乐告诉网易科技。
还有一些移动支付服务商的思路是多家通吃,微智全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微智全景去年11月推出的旺POS3上,商户可以选择银联磁卡、芯片卡、银联QucikPass、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苏宁易付宝等多种收银方式,同时还可以完成手机卡券、团购提货、在线预订、外卖订单操作等业务。这家企业主打“综合收银”的概念,不仅在支付方式上支持全渠道收款,而且还具备营销功能。
微智全景创始人李岩告诉网易科技,猴年春节前夕,旺POS3的订单已经达到8万,预计今年的订单能够达到40万。由于旺POS3所有的支付方式都支持,而且出货刚开始不久,目前还看不出二维码和NFC的使用差异。
成败关键点
线下的格局最终如何,除了移动支付服务商们的努力,还要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我爱卡网站主编董峥认为,毋庸置疑,今后银联云闪付会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未来我们拿手机的时间是最长的,银联云闪付有他的应用场景。”董峥解释。
他举了一个典型的手机支付的应用场景。有一次他和同事下楼,在途中想买点东西,结果两个人都没带钱包,同事习惯性地转身准备上楼拿钱包,董峥忽然想起可以用手机支付,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
可是,无可回避的是银联曾经推行移动支付的努力并没有成功。2004年银联便开始尝试开展将手机和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合作。2010年,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和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可是,至今以银联和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并没有被广泛普及。
董峥解释,这其中有银联和移动运营商自身的因素,同时当时推行闪付(即非接触式支付)的时机也不太成熟。2014年以前,银行卡普遍还是磁条卡(银行卡背面有黑色长条的就是磁条卡),这种卡完成支付必须接触POS机,容易在刷卡时被复制信息,被盗刷的风险较大。安全性更好的银行卡是IC卡(银行卡正面带有一个类似于手机卡芯片的金属片就是IC卡),只有IC卡普及了,闪付才能普及开来。但是IC卡在推广初期遇到一些问题,直到201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即有芯片的银行卡不能再刷磁条)之后,IC卡才开始普及,其安全优势才体现出来。之后,2015年IC卡得到爆发式发展,闪付才有了基础。
他进一步解释,闪付又是HCE(Host Card Emulation,即基于主机的卡模拟,而非基于硬件的卡模拟,不需要在手机或SIM卡中安装安全芯片,而是由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服务器完成安全芯片的功能。安卓4.4.2以上版本可用。)、Apple Pay等进入市场的基础。“基础有了,市场有了,HCE、Apple Pay、Samsung Pay才能水到渠成地开始应用。这里面就是一个市场发展顺序的问题。”董峥指出。
一位移动支付企业的区域推广负责人并不太看好银联云闪付在一两年内的应用前景。“起码今明两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他认为。
“首先,线下POS机的改造成本分摊就是个问题;其次,还要看补贴是否到位。”该负责人告诉网易科技,目前市场上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POS机一般价格在1000元到1500元,甚至更高。对一些优质商户,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其代理商是免费更换机器的,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商户需要自己掏钱购买,这会影响新POS机的普及程度。同时,他认为银联、银行会不会像支付宝和微信一样用大量的补贴来培养用户支付习惯,这个非常不确定。“支付宝目前在试点智慧农贸市场,实行0费率,银联和手机厂商的组合能实现吗?”他认为这些都是挑战。
而对于新市场的开拓,该负责人认为还存在更多的难题。目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中,POS机已经基本呈现饱和状态,新的市场在B2B,即企业之间的支付。2015年,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报告认为,B2B支付是未来十年对该行业而言一个较大的、令人兴奋的新机会。可是该负责人告诉网易科技,在实际操作中,要拓展这个市场非常困难。因为企业间的支付创新(例如商业汇票)面临互相之间的信任问题。面向C端个人消费者的支付相对比较小,即使支付过程中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太大。可是,企业间的支付,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一旦出现问题处理难度很大,未来可能只有全牌照的金融集团才有实力去开拓这个市场。这个市场要想发展起来,还需要信用体系的支撑。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同时,该负责人告诉网易科技,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体制问题造成中国银联的灵活性比较差。“国有企业往往受制于更多的条条框框,他们缺乏‘尝试之后再报备’的灵活创新的业务思路。”
张杰曾经供职于支付宝,他告诉网易科技,支付是一个很重的生意。影响未来支付格局的,并不仅仅看支付这一步,还要看场景拓展和商务运营的能力。如果再具体到B2B领域,大型公司的支付,更多的是要处理资产管理的问题,就不单单是支付问题了,需要更多能力的支撑。
同时,他认为,银联云闪付的移动支付方式需要多方协同,对协同性要求比较高,这对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的推广来说,是个难点。不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单个公司的运营那么高效。
不能只盯当下
然而,对未来移动支付格局变化的判断不能仅仅限于现在。
前述移动支付企业区域推广负责人认为,两年以后可能会有新的支付技术出现,到那时支付格局还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看好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由之路,只不过是距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目前的支付技术,技术含量并不高。银行卡容易被盗刷,扫描二维码支付也可能中毒。数字货币是加密货币,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节省纸币发行成本。”他说,今年1月看到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发声,他对数字货币更加充满了信心。
今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央行认为,“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这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今年2月15日,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旨在共同搭建横跨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国内外区块链产、学、研开展合作,致力于解决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攻关、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等问题,打造完整的区块链产业链。
该负责人认为,数字货币距我们并不遥远了。“这就像2014年的时候,你能想象我们现在会扫二维码支付吗?”他问道。
张杰向网易科技指出:“安全和便捷是金融的矛与盾,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才是我们选择支付手段的终极目标。移动支付并不是全部,未来应该是智慧支付。要看移动支付未来的格局不能只看现在,必须着眼未来。”
中国移动前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建宙2015年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那些年中国移动曾经犯过的错误》。其中就有对移动支付的反思,他说:“我对移动支付的感触非常深。运营商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我们想搞移动支付很早了……后来,我们就一直在做这方面工作,但是一直没有大的进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争论技术。我们在争论是用RFID好,还是NFC好?是2.4GHz好,还是13.56MHz好?我们整天在争论技术。而实际上,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它们做的移动支付,没在管什么技术,至少在运营初期是如此。它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将在线支付给完成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