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联盟昨成立 市民轻松买到外地农产

核心提示: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原本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户们也能转型做电商红人了。在试水一年之后,1月7日,由政府多部门以及海尔日日顺平台共同打造的“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联盟”在青岛正式成立。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原本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户们也能转型做电商红人了。在试水一年之后,1月7日,由政府多部门以及海尔日日顺平台共同打造的“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联盟”在青岛正式成立。该平台打通了“全国1000多个优秀农产品合作社”以及“52个城市的1万多个小区”,让青岛特色农产品快速“走出去”,并让岛城市民轻松买到正宗外地产品。

“触网”后崂山茶销量翻番

“以前最愁的就是销路,现在加入平台一年,销量翻了一番。”昨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青岛瑞草园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连英高兴地说。吴连英做生态崂山茶近10年,“触网”之前的销路完全依靠门头店,但对她来说,门头店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拓展性窄,产品销量很一般。

一年前,当她加入政府和海尔日日顺物流搭建的农产品直供社区的电子商务平台后,销量大增。 “平台上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省去了推广费用和推广精力。 ”吴连英说,这种新模式早应该试一下。

和吴连英一样幸运的本地村民还有很多,在这个平台上,村民辛苦打造出的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在平台试水一年后,昨日“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联盟”在青岛正式成立,联盟成员包括青岛市政府及多个职能部门、以中国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校、海尔日日顺、农商农户。多方联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流程的农业电商共创共赢生态系统。

简单地讲,成立联盟就是要打通农户和用户之间的通路。正如吴连英的早期经历一样,大多数农户都面临着丰产不丰收的困惑,一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指导,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做推广,另一方面,受到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制约,无法将农产品和城市居民对接。

外地特色农产品“轻松”进青

前段时间,黑龙江民乐朝鲜族乡陆家村农民王福平只用几天时间,就把余下的五常大米卖了精光,一年前,他还在早出晚归进城摆地摊,希望能早点把大米卖完,但现在却能熟练地在平台上和客户交流,每天坐在家里就能完成整个交易;岛城浮山后七小区的市民王大妈和邻居,之前一直想吃到正宗的五常大米,却买到了多次“假货”,现在她和邻居通过该平台和王福平“链接”,直接买到了他种植的五常大米。

“在平台上线的五常大米,每一份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用户可以溯源到乡、村、农场、种植户,实现全程的产品信息可视化。在这种平台机制的保障下,大米上线当天就被用户疯狂抢购了10吨。 ”海尔日日顺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该平台上,面向农户方,利用海尔旗下的大工贸系统,聚集全国1000多个优秀的农产品产地及合作社,打造“地理标志”品牌。面向用户方,通过遍布全国的智能快递柜业务,直通52个城市的1万多个小区。这样,既能让城市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有机健康的农产品,也能帮助农户把产品销往全国,实现丰产也丰收。

岛城市民可定制自家“菜园”

此外,在发布会现场,该平台推出青岛首款农产品定制项目“北宅有我一分田”。也就是说,市民未来可以申领认购北宅农田,在合约期内,用户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随时监控“私人田地”生长情况,并源源不断享受到“自家”田地出产的正宗有机农副产品。“这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用户需求,农业开始从包销定制向农业定制、私人农场方向探索。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据悉,这种新颖的定制预约将在联盟内得到大力推广,进一步打造农特产、农业生态旅游的个性化供需模式,并有望引领原生态定制的新风潮,为“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落地提供优质案例。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大格局下,能否从用户交互中获得产品需求是决定行业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从传统到创新无疑于一次重新创业的过程。而对岛城市民以及村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未来,一种“新鲜”的社区生态圈生活将令人充满憧憬。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王志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