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企业环保搬迁 青钢碱业老厂区全关停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5-12-31 07:45  

12月1日,双桃精细化工及其三个合资企业关停;12月24日,青钢老厂区全面关停;12月30日,青岛碱业、东岳泡花碱、东风化工、自力化工4户重化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昨日,记者从全市工作进展暨青钢碱业老厂区关停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启动了青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环保搬迁。截至目前,在全市列入搬迁规划的120家老企业中,已有109家启动搬迁,已搬迁关停老企业94家,其中包括29户污染企业。

关停老厂减少市区污染

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布置的要求以及“老企业搬迁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位于李沧区娄山后遵义路5号的青钢老厂区,随着董家口新区的建成投产,在前期已关停焦化厂、3座高炉、1个炼钢厂、2个线材生产厂和型材总厂的基础上,于12月24日将剩余3座高炉、1个炼钢厂和3个线材厂及相应的生产工序全面关停。至此,运行了57年的青钢老厂区圆满完成历史使命,部分优质存量资产搬迁至董家口新区高效再利用,在岗职工依法依规妥善分流安置,部分职工随企业搬迁加入新区的二次创业,部分职工充实到新的产业领域,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

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介绍,此次老厂区全面关停,将进一步减少城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青钢老厂区关停后,市区每年可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659万吨,减少COD排放量64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61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645吨,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4095吨。

搬迁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老厂区关停,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王君庭介绍,未来的青岛特钢将大胆实施战略创新和改革创新,建立起新型钢铁企业运营模式,以“特钢”的理念和标准,快速实现由粗钢企业向专业化优特钢企业转变。由钢铁一业为主向以钢铁产业为核心、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单一钢铁产品生产企业向多元钢铁深加工制成品企业转变,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向平台经济电商模式,打造新型智能钢厂、绿色钢厂。

我市搬迁老企业纷纷抢抓机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转型升级。今年11月,青钢董家口特钢新厂区实现了全线贯通投产,工艺装备全部达到行业一流水平,产品结构中优特钢品种占到90%以上。海湾集团所属化工企业是我市环保搬迁的重点企业,集团利用搬迁机遇实现装备、技术、工艺全面升级,在“一南一北”两个化工基地规划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南部董家口化工基地建设聚氯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偏硅酸钠、液体化工码头项目,北部平度新河化工基地建设化工中间体及染料、硫酸钾、氯化钙、小苏打、硅胶、缓控释肥等项目。所有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80亿元,届时青岛的化工产业将实现二次腾飞。

企业环保搬迁国际领先

在搬迁过程中,我市老企业纷纷将环保搬迁作为核心宗旨,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搬迁企业新建项目工艺和环保达到国际领先。

青钢特钢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1%左右,年节能1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7.5万吨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准,与老厂区相比,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9%、38%,COD实现零排放。海晶化工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乙烯基专利技术,走高附加值、低能耗、零排放的绿色高端之路。青岛碱业生产氯化钙的副产品二氧化碳,过去只能排放到大气中,新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小苏打,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万吨以上。双桃精细化工已研发完成数十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方案,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5万吨。

腾出地块建保障性住房

结合城市规划和周边居民棚户区改造以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需要,我市创新搬迁推进模式,划定了21个搬迁片区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土地实行统一补偿、统一整理、统一储备、统一出让。其中市北区镇江路、长沙路、瑞普电气、抚顺支路、动力机械厂和李沧区黄海橡胶等6个搬迁片区完成土地出让,市北区中油葡萄酒厂片区和橡胶谷二期片区部分土地出让。随着我市一批老企业完成整体搬迁,腾出的地块按照总体规划,多用于整体成片开发,转型发展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或是建设大型基础设施,老城区的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将重新释放。

据统计,搬迁腾出土地中约30%的土地将用于学校、幼儿园、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建设,同时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亿多元。山东省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青岛北客站在国棉六厂、黄海橡胶等19家企业搬迁腾空地块建成并投入使用,带动形成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务区。

分流和安置职工3.8万人

在老城区企业搬迁过程中,我市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企业、资金向县域工业园区布局。已启动搬迁的109户企业,80%落户省级开发区、工业经济功能区、产业集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据测算,已启动搬迁的109户企业,全部投产后将拉动县域工业总产值增加1000亿元以上。

对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转产。而对一般性、没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鼓励转型发展,六棉纺织、红星化工厂、原青岛木工机械厂等7户企业整体转型。在推进企业搬迁进程中,始终将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指导企业依法、有序安置职工,搬迁资金优先清偿职工欠薪欠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已启动的搬迁企业中,累计分流和安置职工约3.8万人。

全市关停污染企业

减排效果显著

●每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2243万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69%●每年减少COD排放量1760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总量的69%●每年减少氨氮排放量121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总量的68%●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381吨占市区总量的20%●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816吨占市区总量的15%●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5512吨占市区总量的75%。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