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报》作为中国惟一一家权威介绍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报纸,在满足航天行业内的宣传报道需求外,逐渐将视野转向大众,“新一代火箭的研制、探月工程、神舟飞船、国际空间站……大众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借助新媒体,正在进行社会传播方面的突破,逐步实现由‘自我’到 ‘新我’的蜕变。”荣思远说。
今年5月到8月,在组织关于“航天三线基地建设”(注:“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50周年的大型报道中,《中国航天报》首次试水全媒体的报道方式,“内容策划为先,传播渠道紧随其后,在技术手段上文图、视频结合,在传播上有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微博,以及与一些门户网站合作。”在这次活动上,荣思远感受到了全媒体的巨大威力,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内容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变革,类似于‘中央厨房’,在人员配备、技术保障、组织架构等方面都将进行逐步调整。”
荣思远坦言,关于媒体融合他们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并不能囿于行业内的“温饱日子”,还要跟上媒体的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发展。“所有传统媒体在大的传播环境中,都会遇到发展的问题。《中国航天报》在本行业内有着多年的深耕细作,有着深厚的新闻资源、经营资源和人脉资源,虽然现在‘温饱’还不是问题,但是随着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变了,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移动终端上,所以我们也要根据这种变化,不断丰富我们的新闻产品和推广渠道。下一步将结合媒体的发展变化,结合大众对航天事业的关注热度,建设颇具特色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航天新闻传播平台。”荣思远说。
(全媒体记者 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