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援藏干部登上雪域高原 "天路"上跃动着大鼻子校车

来源:青岛晚报    更新时间:2015-09-08 07:17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今天上午10时,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将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做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青岛市开始对口支援西藏原县级日喀则(现桑珠孜区)。在雪域高原上,青岛与日喀则市桑珠孜联手书写了一个个幸福的篇章。青岛市对口援藏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以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浇灌出了在雪域高原绽放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多年来,在青岛市的大力支持下,桑珠孜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8月底,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日喀则看到一个和想象中不一样的高原:在教育方面,孩子们享受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义务教育,吃住免费;在医疗方面,看病就在乡里解决,片子直接传到青岛的大医院,专家会诊,给出结果;城市建设方面,道路规划井然有序,汉藏风格的建筑相近而建,和谐繁荣。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并生,飘扬的高亢歌声唱出了人民的满足和幸福。青岛援藏干部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这是当地干部和群众共同的心声。 

当清晨第一抹纯净如水的阳光照在孩子们脸上,孩子们挥动着稚嫩的双手向频频含笑目送的父母告别,踏着欢快的脚步向校车走去。这幅画面不只出现在青岛的街头,在日喀则桑珠孜区,校车接送服务被纳入“区办实事”,解决了桑珠孜区教育系统近7000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上学接送问题。走进教室,除了和青岛一样的教学设施,学生们还能通过远程系统看到青岛老师授课。和青岛同龄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对学习方法和知识的探索慢慢取代了好奇。

坐校车 不用再走百里路上学 

学生住校期间的住宿、吃饭免费,宿舍里被褥都是免费配置齐全的。每到周末,坐着校车回家,车票全免。在桑珠孜区采访,记者几次看到了行驶在路上的大鼻子校车。桑珠孜幅员辽阔,居住分散,上学路途远、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多。为了给孩子们保驾护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着眼于寄宿制学生上下学接送这个顽疾,深调研、出点子、拿措施、亮特色,将这一顽疾纳入区办实事。 2014年6月,区委区政府积极与日喀则市生康利民校车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并于年底为寄宿制学校购买了校车服务,因为有了青岛援藏资金的支持,当地孩子们坐上了大鼻子校车。在区教育局的努力下,结合教育管理规律,学校分布特点、学生人数等因素,与校车公司协商,对全区学校分片分时接送。据悉,该项目投资120万元,目前,已接送学生25000余人次。 

“以往,我们常常要顶着炎炎烈日,行走几十里路去上学或回家,路上,又热又渴,偶尔还会遇到大暴雨,衣服都湿透了。现在有了校车,再也不用晒太阳、淋大雨,也告别了用双腿走一百多里路回家的艰辛。 ”桑珠孜区年木乡中心小学的米玛次仁发自肺腑地说道。 “往常我家都是用拖拉机接送我上下学,但是,坐在拖拉机上又不安全又慢,常常灰尘满天飞、浓烟四处窜,从家里到学校,满脸满身都是灰尘和柴油混合的气味,简直糟糕透了,遇到下大雨时,也没有遮挡的雨布,只能当落汤鸡了。自从有了校车,我就不用再担心会吃灰尘、淋大雨、顶日头,也不用呼吸拖拉机散发的浓浓烟气,卫生条件更好了,更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了。 ”桑珠孜区第三中学的达娃高兴地说。 

在购买校车服务之前,在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方面一直措施单一,效率低下。桑珠孜区纳尔乡中心小学老师措吉说,以往,学校如果没有雇佣交通车辆,老师需要一个个核实接走学生人员信息并登记在册,对未接的学生不仅要给家长一遍遍打电话,还要进行妥善安排。学校如果雇佣车辆,班主任还需跟车送孩子到家,常常要花一天的时间在路上,安全工作繁琐效率低。现在,有了校车,不仅减轻了学校安全工作量,还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效率。 “作为我们家长,都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但由于我们家庭并不富裕,孩子接送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我们常常委托给同乡,让别人帮忙接送。有时,也不得不让孩子走路回来,孩子回来时满脸满身都是灰尘,还要忍受口渴、肚子饿。现在,有了校车,再不用担心孩子风吹日晒,也不用常常求别人帮忙接送孩子。 ”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希望小学的家长普尺用朴素和真实的语言道出心声。 

数字新闻 青岛已派出七批援藏干部 

青岛援藏干部已经派出七批。自2013年6月进藏以来,第七批援藏干部组团结和带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以打造“品牌农业高地、特色工业重地、生态旅游胜地、后藏文化强地、和谐稳定福地”为抓手,开创和谐繁荣幸福桑珠孜区新局面。去年地方生产总值51.9亿元,同比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22.97亿元,同比增长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694元、9010元,同比增长7.5%、9.3%。 

看医生 网上看病节省了路费 

家住江当乡雪琼村的参木吉因病在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后来由于病情原因需要转院,本来想转到外地大医院治疗,但短时间内无法到达,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向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寻得支持,由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80余万元在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建设了桑珠孜区首家县级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并于6月通过山东省专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内科主治医师及相关医护人员马上就参木吉的病情与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敏教授进行了远程医疗会诊,在会诊过程中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张敏教授提供了病人的胸部CT影像以及病历单等基本信息,随后张敏教授仔细询问了病人的情况,就病人的病症提供了病历分析、病情诊断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宝贵意见,在张敏教授的指导下,医师立即为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精心治疗。 

“像这样在家门口、花最少的钱就可享受到山东省立医院专家问诊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果想要去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必须要在其家人的陪同下到山东去才行,这样不仅路途远,而且高昂的费用我们家根本就承担不了,现在好了,有了远程会诊不但减轻了舟车劳顿之苦还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的费用,更为家里减少了经济负担。 ”病人说。通过远程会诊,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与系统内150余家医疗单位实现互联互通,疑难杂症病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内地医疗专家的诊治。 

甲措雄乡是桑珠孜区人口第一大乡,拥有常住人口1.3万余人。甲措雄乡卫生院原有业务用房7间,200余平方米,建于2003年,该院承担着全乡23个行政村1.3万多人口的综合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等各项业务工作,但由于年久失修,原有业务用房出现破损、漏雨等问题。山东省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在甲措雄乡投资建设一所标准化卫生院的重大决策。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标准化卫生院项目投资455万元,是青岛市第七批援藏重点民生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500平方米的四层业务用房及其他附属房。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可满足年均3000余人次的住院需求,年接诊2.3万多人次,辐射周边人口2万多人,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