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才两年的北欧建筑工作室库尔曼·博伊(Kolman Boye),则贡献了今年Handmade系列中体积最庞大的作品——小吃吧。据说,两位工作室创始人正是凭借对儿时糖果店的记忆,结合北欧传统木工和日式精细木工,打造了这个高达4米的“庞然大物”。对欧洲人来说,面积不大的糖果铺是儿时美好的记忆:五颜六色的糖果从上到下摆放在橱柜中,店主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爬上楼梯,为他们找到心中所爱。
小吃吧是今年Handmade系列中体积最庞大的作品
小吃吧的构思正来源于此,两位建筑师找来哥本哈根的木匠搭建了小吃吧的框架,又邀请日本木工,制作了528块极薄的小餐盘,以搭积木的方式斜插在这些坚固的框架上。和糖果铺一样,看中餐盘中的哪款小吃,就得爬上梯子去拿。这种人与食物的互动,在米兰设计周的派对上取得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钱伯斯回忆说:“小吃吧为彼此不熟悉的人制造了有趣的话题,几乎没有看到拘谨的冷场,帮别人寻找食物让整个社交氛围相当温馨,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手作的温度终究会被人记起”
手作的食物只有搭配与之相对的手作餐具,才堪称完美。在怀旧复古的同时,设计师也不断尝试新的手作设计语言。
和钱伯斯一样,比利时建筑师格兰·赛斯汀(Glenn Sestig)也是一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资深“吃货”。不用钱伯斯花费口舌,格兰主动请缨,参与今年的手工艺特刊。他喜欢用专业的解构思维观察食物,在他看来,完美的食物,通过大厨的妙手加工之后,通常包含了冷与热、水与火,甜与咸等很多种对比的元素。因此,格兰认为,能配得上这些食物的容器,也必定具备呈现这些对比的张力。
由于多年从事室内设计的缘故,格兰对装饰石材相当熟悉,他决定让石材成为餐具的一部分。根据钱伯斯的描述,格兰的设计稿只修改过一次,为的是让圆形的玻璃罩穹顶和平整的切割石材在视觉上更为对比。
格兰·赛斯汀设计的石材餐具
“餐盘的石材是从伊拉克千里迢迢运来的,那是格兰本人挚爱的含钛石灰华。”为了将石材打磨平整,格兰特意从比利时小镇聚尔特找来了相熟的石匠,用两天时间才能将拣选过的石材做成一个餐盘。不只是石材多变的纹理和玻璃的简素,还有平整与立体、简单设计与多功能使用,这些对比所产生的张力,都值得美食家细细品味。钱伯斯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时,就笑称:“哈,看,这就是食物的延伸。”
和格兰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纽约珠宝设计师科拉·史班尼(Cora Sheibani)。她早就厌倦了由机械轧制而成的瓷器和金属餐具,认为手作食物本身的绝配就是手作餐具。作为一名珠宝设计师,她在银匠汉密尔顿先生(Hamilton & Inches)工作室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一整套大小不一的餐盘。带着明显手工敲打的痕迹,这些餐盘合成完整的一圈,看上去就像为餐桌戴上了一条项链。“这是科拉设计过的最大的‘珠宝’,没有之一。”钱伯斯评价说,盛放在天然珠宝一般容器中的食物吃起来也格外珍贵。
制作中的珠宝餐盘
事实上,近几年来,包括餐具在内的桌上设计在西方设计圈相当热门。和前几年邀请设计师做设计,仅仅为了挑战手工艺极限的主题相比,钱伯斯这次踩对了点。在米兰设计周上,这期Handmade系列格外受欢迎。有人透露,今年的这些设计,不仅在《Wallpaper》的商店中售卖,很有可能被其他品牌看中进行量产。
“每个人都有追求精致生活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手作虽然一度萎靡不振,但终究还是会被人记起的原因。尤其当它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实的落脚点。”钱伯斯曾经把设计和商业比作果酱和面包,如今,这位主编再度幽默了一下:“生活就像蛋糕,设计是覆盖在蛋糕上的奶油,而手工艺则是点缀在奶油上的糖渍草莓和覆盆子——是一种让生活变得不那么平庸的艺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