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青岛/青网讯 癌症,被冠以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百姓中流传着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的说法,在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生命接连殒落之后,这个观念变得愈发根深蒂固。但是,癌症真的那么可怕么?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防癌抗癌的理念都有哪些变化?今天,就请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个体化精准诊疗中心主任、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张晓春教授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癌症防治的知识。
癌情日渐汹涌 防癌迫在眉睫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增长,肺癌、胃肠道癌症、乳腺癌等的发病率尤为突出,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张教授表示。那么,面对日渐汹涌的癌情,防癌抗癌的理念有哪些变化?市民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岛城市民的胃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率较高。”张教授说,“作为沿海城市,青岛市民一般较多食用海鲜,而且,北方居民经常食用腌制食品,饮食偏咸,因此,胃肠道类的癌症比较常见。临床发现,60%-8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有些患者甚至已经到了肝转移、腹水等严重阶段,这种情况治疗起来难度非常大。早期发现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及时切除病灶,因此,早期预防、定期筛查、尽早治疗,是抗癌症的重点。”
多管齐下对抗癌症 个性化治疗是趋势
某些癌症若能早发现,就可以在最佳治疗时期获得极佳疗效,甚至可以治愈。“晚期癌症,也千万不能丧失信心,我院的肿瘤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张教授表示。
“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到了‘精确医学’大型医学研究计划,就是要在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上,精准诊断并治疗肿瘤。习总书记也指出,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要开始启动中国的精准诊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项目备受关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张教授表示。
“前段时间,我院免费为70名患者做了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外周血和高通量基因检测,判断患者是否患癌。有几例病人,就是在这次早期筛查中发现了肿瘤,得以及时治疗。”张教授说,“临床上,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灶,进而确定治疗方案。我院接诊过一位将近80岁的女性,她是老年大学的骨干成员,因反复咳嗽、胸闷,就诊于青岛某医院,CT检查后发现左肺肿物,初诊为肺腺癌,准备按照肺腺癌的治疗方式进行化疗。由于患者家属担心她年事已高,不能承受化疗后的副作用,便来到我院就诊。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了高通量基因检测,发现她的基因表达谱呈现出结直肠肿瘤的特点。为她进行无痛肠镜检查后,确诊患者为乙状结肠癌肺转移,肺部的肿物是结直肠癌转移过去的。”
“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神奇就在于,之前的检测都是利用影像学和组织学进行,进入精准诊疗时代后,是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帮助确诊,并指导靶向药物用药。我们安排患者接受乙状结肠癌化疗加分子靶向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副作用小,老人丝毫没有察觉。两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肺部转移瘤、结肠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明显好转。通常情况下,患者的每个治疗周期包括住院6-7天,然后回家休息2-3星期,目前,这位老人已经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头发也没有掉,又能继续回老年大学参加活动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必须在高通量基因检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没有做检测就盲目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不仅对病情毫无帮助,更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张教授强调,“我们曾经接诊了一名女性肺癌患者,1年前查体发现左肺肿物,确诊为肺癌之后,及时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多方咨询,有医生建议她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易瑞沙,家属听说我们的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经验丰富,慕名过来求诊。经过高通量基因检测发现,她的病情不适合易瑞沙这类分子靶向药物,而是对另一种分子靶向药物敏感!只有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为患者指明治疗方向,否则延误病情,又浪费钱财。”
改变生活方式 筛查癌症隐患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前预防癌症,远比得了癌症再去治疗,要划算得多。
“预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明确的致癌因素。比如,吸烟者最重要、最有效的防癌方法就是戒烟!吸烟,已被确认是癌症的高危因素,与其寻求不正规的防癌保健品,不如马上开始戒烟;另外,现在高蛋白、精细食品在饮食中所占比例高,多纤维食品摄入较少的人,就要警惕结直肠癌和胃癌,按时进餐,多吃粗粮、芹菜、菠菜、韭菜等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运动量,都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张教授表示。
“‘民以食为天’,饮食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张教授提醒,“首先,少吃腌制食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容易导致胃癌;第二点,不要剩饭,尽量不吃隔夜饭。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秉承勤俭节约的传统,饭菜剩下不舍得扔,第二天热热再吃,殊不知绿色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在24小时达到最高点,蔬菜最好现炒现吃;第三点,不吃霉变食物。平时大家吃花生、瓜子等坚果,一旦发现霉变,应该立即丢弃,发霉的坚果很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主要导致肝癌,不小心误食,应该立即吐掉并及时漱口。”
“防癌,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癌症的早期筛查。定期体检,是防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简单的体检是不够的,要做到个性化的肿瘤筛查,也就是,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癌症高危因素,着重进行相应的防癌体检。比如,四五十岁以上的岛城市民,每年应该做一次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还应该做一次常规低剂量CT,排除早期肺癌隐患;高龄未婚未育、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应该格外重视乳腺B超检查;亲属中如有人患肠癌史,最好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另外,定期到肿瘤科进行肿瘤标记物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最好方式。”张教授提醒大家。
良好心态抗疾病 癌症也成慢性病
“临床中,常有患者或家属觉得‘山穷水尽’康复无望,但是,经过个性化精准治疗,患者的情况会一天天改善,真是‘柳暗花明’。我们郑重呼吁,永远不要放弃治疗的希望,要坚定康复信心!社会、家庭的精神鼓励与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作用,患者本人也要坚定打败病魔的信念,治疗过程中的胆怯、恐慌、惧怕,对康复毫无帮助。那位近80岁的老人,因对自己的疾病毫不知情,以为就是一点炎症,全力配合,疗效极佳。”张教授说,“面对癌症,最忌讳的就是病急乱投医。癌症的治疗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也不单单是医生的事,患者及家属首先应该摒弃恐慌,理智选择在癌症治疗方面最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双方必须齐心协力,互相信任。”
张教授表示,“对医生来说,最怕患者人云亦云,盲目轻信那些道听途说的特效抗癌偏方或治疗方法,亲自指挥‘医生,某某人吃这个药病好了,我也要吃’。只有根据每个人患癌的不同情况,‘私人定制’个体治疗方案,才是抗癌良药。网上流传的所谓偏方,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医院的证明,轻信只会延误治疗时机。”
最后,张教授告诉大家,其实,癌症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凶狠”,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进行规范化、个性化治疗,它也有可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变成一种“慢性病”。通过长期的服药得到控制,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实现“终身治疗,带瘤生存”。 (通讯员 王婷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