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就要到了,不用提醒也不用翻日历,各类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已经让人感到浓浓的节日气息,提醒我们要“关爱妈妈”。不过仔细嗅一嗅这种气息,总感觉和其他节日宣传没啥区别。其实,对于妈妈的爱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两个字不经意就蹦了出来,一起吐槽妈妈不会做饭,一起讨论“妈妈”的发音,各类关于妈妈的有趣话题,其实正是我们对妈妈最大的依恋和爱。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高静文
1
学习 很多语言“妈妈”发音类似?
就算不懂外语的人,对英语里“妈妈”的发音也有所了解,亲昵的喊法发音是“mama”,跟汉语一样,更有趣的是,不少通用语言里,“妈妈”的发音听起来都是“ma-ma”,这让不少人发出感慨:全世界的母爱都是一样的,对妈妈的感情也是相通的。
为啥很多语言里,“妈妈”的发音都类似呢?著名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网友“刘孟”说,记得小时候看过关于这个问题的科普,大概是因为孩子在母亲怀中感受到温暖的感觉,并和吃奶的动作相联系,然后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发出ma的声音。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母亲听到这个声音就认为孩子是在叫她,mama表示妈妈的含义就是从这来的。
不过另一位知乎网友“允乔”也指出,并非所有的语言中 “母亲”这个概念都是mama或类似的发音。这种现象或者说误解的出现,只是因为印欧语系“母亲”这个词都是m或类似双唇音开头,而印欧语系又是流传最广以及使用人口最多的的语系。而汉藏语系以及受其影响的语言,例如日语对于母亲的称谓恰好也是m或p等双唇音开头,且汉藏语系使用人口和覆盖面也很广,所以就有误解以为全世界都管母亲叫mama或类似的发音。例如亚非语系的阿拉伯语“母亲”这个词就发音为wālida,而南岛语系的菲律宾语则是ina,说明其实还有更多语言并不发音做mama的,只不过这些没有印欧语系或汉藏语系那么流行而已。“所谓 ‘全世界人都称母亲为mama或类似发音’并认为这是人性自然的见解,则是一种流传广泛且不懂语言学的误解。 ”
2
感慨“妈妈再打我一次”的背后无奈
“妈妈再打我一次”是去年年初网络突然走红的一组四格漫画图片,故事内容是妈妈微笑着对正在学习的女儿说:学习了一天,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啊!女儿笑着回答妈妈:不,妈妈,我喜欢学习。结果妈妈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左手,扇了女儿一个耳光。最后女儿用手捂着右脸,一脸的委屈愁苦。漫画一出,连续几天成为微博热门搜索的关键词。更多的网民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各种新版本,甚至漫画作品被升级,做成视频,配上音乐,并有公司推出了以“妈妈再打我一次”命名的网页游戏。
漫画走红的同时,“妈妈再打我一次”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主要议论点集中在 “80后集体面对童年阴影和家庭矛盾”上。有关中国式教育的“简单粗暴”也再次被网友拿出来批判。知乎网友“罗登”对这个话题则有自己的看法。
“有了孩子,所以看着这个问题尤其有感触。 ”他说道,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中国当前一个极其重要、极其迫切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强大压迫,使得众多的父母不得不将子女的人生绑架到整个社会无情的丛林法则中。哪怕你再是一个崇尚平和、推崇健康心灵的父母,最后也不得不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参与到一场无休止无意义的竞赛中。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焦虑和愤怒,说到底,逼着孩子上各种班的父母,多半是将自己对人生的绝望和无奈,释放到孩子身上去。
3
讨论 朋友圈祝妈妈快乐是自我感动
一到母亲节,不少人都会被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铺天盖地的 “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状态刷屏,大打感情牌,不少网友嘲讽道:“很多妈妈根本不上网,上网的也大多数被孩子屏蔽了,发这个状态妈妈真能看到吗? ”针对这个现象,知乎网友“胡新斌”认为,人都有表现欲,秀道德、秀善良、秀友情、秀恩爱、晒自拍等等,就是展现自己正面形象求认同。在网络社交圈发状态,目的都是为了推销自己、表现自己,寻找存在感。
如今,秀亲情也是潮流,也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些社交网站就给了我们这个绝好的机会。产品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性需求。所以手机可以照相,摄像,可以及时记录美丽温情的瞬间,可以让人及时地展示。母亲节这种节日就给了大家一个集中爆发的机会,让人可以尽情地展示。这个时候发的状态到底会不会被妈妈看到?好多人都把自己的亲人屏蔽了。好多年轻人的父母压根就从来没有玩过社交网络,听都没有听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母亲节,父亲节这两个新兴的炫酷节日。他们跟风似的发完状态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些人会说我就是发一下而已,妈妈看到看不到没有关系。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节日就是你的节日,和你妈妈没有关系。至于传播正能量意义也不大,亲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我们可以互相依赖的一种天然纽带。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向外人展示,尤其是单方面的展示。 ”“胡新斌”认为,为了获得一点存在感,这完全就是一种自我感动,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4
逗乐 妈妈不会做饭的“悲惨”体验
不少人童年回忆里,妈妈似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厨房里忙碌,而那种“妈妈的味道”也是记忆中最棒的味道。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一个特别会做菜的妈妈。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做“有一个不会做饭的妈妈是什么体验? ”,网友们纷纷贡献出自己的血泪史。 “羽田中山”回忆,妈妈只会做一道菜:番茄炒蛋,尝试的其他菜式,要么太淡太咸,要么没烧熟或烧焦,于是在三年级时,爸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搬家到当地的美食一条街! “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用发愁做饭了,我们每隔两三天就去楼下吃烧烤什么的,真是太开心了。 ”
“蛋黄”则感慨,在学校吃食堂,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说好难吃,还是家里做的好吃。甚至还有网友说,自己每年放假回家是妈妈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可以承包晚饭,给妈妈做各种好吃的。吐槽归吐槽,大家都在结尾处纷纷强调,“尽管这样,也没有觉得妈妈做得不够好,我仍然很爱她。 ”也有网友说,“说了妈妈会很伤心的。总之煮熟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