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青岛的社区工作刚刚起步,随爷爷来到青岛的奶奶箫瑞模,成了最早一批参与建设的社区工作者;1999年,街道工作电子办公开始兴起,妈妈马德义凭借熟练的电脑操作,成为社区里的工作骨干;现在,服务社区的接力棒传到了年轻的孙辈林璇手中,放弃稳定工作,她成为了大港街道办事处内蒙古路社区的居委会社工。在这个家族里,热心服务成为家风,祖孙三代服务社区的时间持续了近40年。
奶奶的故事 陪伴着第三代成长
“没上学之前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就在华阳路42号,这几年刚拆了,当时是一片小平房,小时候天天听奶奶讲社区,那时太小听不太懂,但对社区工作留下了印象。 ”1984年出生的林璇,6岁之前与奶奶一起居住,她还依稀记得奶奶在左邻右舍间的好人缘,直到这几年,早已经搬离华阳路老房子的奶奶,偶尔还会回来看看老街坊。林璇说,自己的奶奶名叫箫瑞模,1925年出生的箫瑞模17岁就参加了革命,1944年6月,当时只有19岁的她接到了重要的任务——从荣成县去石岛取情报,这次拿生命做赌注的行动,也让箫瑞模顺利入党。
1952年,箫瑞模随丈夫来了青岛,自己的档案也转到了台东劳动科。当时,全国各地街道纷纷成立居民委员会,组织上动员箫瑞模参加街道工作。 “那时候的街道工作不比现在,没有任何工资,街道里只要有活,都让奶奶他们这些党员上,我还记得奶奶修过路、建过食堂,体力活从来不惜力气。 ”春节期间,林璇专门与奶奶聊起了当年的社区工作,箫瑞模回忆,1958年街道成立食堂,她负责食堂工作,后来又协助搞社会治安,1964年华阳路街道服务站成立,她又到了服务站主持工作。从1952年干到1987年,直到62岁那一年,箫瑞模才结束了自己的社区工作。
妈妈连轴转 顾不上中考的女儿
从小听惯了奶奶的社区工作故事,到了中学阶段,林璇的妈妈马德义又进入了社区,她开始亲眼见证身边的“社区大忙人”。 1999年,下岗的马德义通过笔试、面试,进入泰山路街道办事处成为社区工作助理。 “当时连个办公室都没有,我们每天拎着包走街串户,心情真是无法形容。”马德义还记得刚到社区工作时,寒冬腊月,正赶上水淹片改造,社区里既有两释人员又有低保户,各种问题让她有些焦头烂额。但随着对居民的了解,街坊们的热情让马德义收获了无数的感动。
当时,少数部门办公开始使用电脑,41岁的马德义自己花钱报班学电脑。正是大冬天,每天下班回家后,她匆忙扒拉几口饭,骑着自行车就去上课。 “腊月天北风呼呼的,好几次还在大雪天滑倒了,当时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心想算了吧,怎样都是工作。但是经过思想斗争和家人鼓励,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马德义说。 2000年正赶上全国人口普查,会电脑的她担负起了全社区的信息录入工作,白天入户采集资料,晚上就抱着一摞材料回家,点灯熬油地彻夜加班。 “那时我正好中考填志愿,算是人生中第一次关键选择,别人家父母都是全跟上,我妈每天就知道忙录入,完全没管我,我当时都怀疑这是不是亲妈。 ”林璇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每天回家开口闭口就是社区里谁家的问题又解决了,看着妈妈神采飞扬的模样,林璇甚至会有些吃醋。
热心肠小辈 应聘进街道当社工
先在泰山路街道办事处,后来转到合肥路街道办事处,马德义的社区工作从1999年一直持续到2008年退休。也就是在这期间,大学毕业的林璇工作了。 “我原来在邮局工作,长辈也觉得这工作挺适合小姑娘的。 ”从小到大见惯了古道热肠的奶奶和妈妈,耳濡目染的林璇也把这份家族遗传的热心肠带到了工作上,在工作上经常看到往国外给孩子邮寄东西的家长,林璇就会想着法子给对方省钱。 “往国外寄东西很贵,我就利用自己的知识,教给他们怎么打包,能装下最多的东西。 ”
2011年4月底,林璇在青岛政务网上看到了街道招聘社工的消息,当时的她已经结婚,邮局的工作也挺安稳,但一直对社区工作有情怀的林璇心思却开始活泛。 “当时跟我妈说了自己想报名的想法,我妈特别支持,连声说干社区工作好,爸爸却担心太辛苦,不同意我辞职考试。 ”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家属,林璇的父亲见过妻子在生日宴当天接到居民电话就跑得没影,也知道居民家里有人得急病妻子立马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交押金,更心疼三伏天日日加班疲惫不堪的妻子,他不愿意女儿再受这份罪,但最后拗不过倔强的女儿和妻子,还是同意林璇报了名。
片区忙拆迁 为工作给女儿断奶
2011年6月,林璇正式进入大港街道办事处内蒙古路社区,成为一名居委会社工,主要负责社区居民纠纷调解工作。“社区里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老百姓没事不会来社区,来了就是想解决问题的。 ”刚开始工作时,满脑子想着做出点成绩的林璇,在工作方法上还出了点小插曲。看到大爷大娘们一肚子气地跑来,林璇往往还没问几句,就先拍着胸脯让对方放心,承诺一定帮助解决,居民倒是把心放下了,林璇却自己惹下了麻烦。 “居民有问题来找我们,其实我们应该先了解实际情况,再进行现场调解,有些问题不是社区能解决的,就需要向上级汇报。 ”当时的她并不知道,很多难题自己真的解决不了,后来在两委班子的帮助下,林璇渐渐掌握了工作方法,也有了与居民交流的窍门。
有时居民带着情绪来找林璇,一进门就跟吃了枪药似的一通埋怨,有的甚至还有肢体冲突,年轻的林璇也会委屈,但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 “有些人当时态度不好,事后在路上遇上我,还有些不好意思,还有的老人会上门来感谢。 ”林璇说。 2013年4月,林璇休完产假刚上班,就担任了内蒙古路零星片拆迁的工作,那段时间她没有休息日,没日没夜待在工作岗位上。 “孩子还非常小,我只有利用空闲时间回去喂奶,喂完之后顾不得抱孩子一下,就马上赶回来工作,晚上忙到十一二点很经常。 ”到了后期,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去喂奶,太过劳累自己奶水的质量也不好,狠心的林璇干脆给女儿断了奶。
努力干活儿怕给家里人“丢面子”
后来赶上全国经济普查,林璇和同事们负责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入户统计。 “去人家厂里就是相当于进人家门,还要看企业的三证,这就跟别人到你家要看你的房产证似的,任何人都不会太愿意。 ”林璇说,有的企业压根连门都不让进,最难进的一家企业,她和同事前后跑了5趟才敲开门。她还记得那时候填一次表,往往要先后数次修改多次入户,电脑录入的数据,还会被反馈回来补充填写,一张表填了一次又一次,林璇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一遍又一遍进入企业。
“有时跟其他街道的人交流,说着说着他们就会说,哦,原来你是谁谁谁的闺女啊,你妈原来干活可扎实了。 ”林璇说,因为自己奶奶和妈妈都是社区工作者,而且在街坊邻居和同事里口碑很好,别人在夸赞奶奶妈妈的时候,也无形中让自己有了压力,她现在努力地工作,就是想把这个家族传统发扬下去,不给家里的前两辈社区工作者“丢面儿”。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