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油价跌成狗,元凶竟不是美国?

核心提示: 既然原油市场供过于求,利薄遭看衰,那为何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国的沙特还要频繁罔顾OPEC内部调价分歧,拒绝减产并把减产责任推给非OPEC国家呢?说到底,这是中东油帮和美国国会的一场博弈战。

2014年,国际油价从八十多美元每桶跌穿了48美元每桶,沙特石油部长AlialNaimi放出狠话:“降到20美元每桶也不减产。”既然原油市场供过于求,利薄遭看衰,那为何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国的沙特还要频繁罔顾OPEC内部调价分歧,拒绝减产并把减产责任推给非OPEC国家呢?说到底,这是中东油帮和美国国会的一场博弈战。

油价

括号内数字第一个代表美国效用值,第二个代表OPEC效用值,效用值高则收益高

囚徒困境促国际油价连跌7周

美国2014年石油产量创44年来新高,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又一寡头。基于俄面临西方制裁及页岩油采油成本降低的大背景下,美国和OPEC成为了原油市场的博弈主体。

由于是供过于求导致的全球原油价格走低,因而在寡头市场场景中,双方均不会进行减产,美国和OPEC由此陷入“囚徒困境”。

如上图所示,当美国减产时,OPEC会选择A方案不减产获得较高效用值(13>10);而当美国不减产时,OPEC会选择C方案不减产获得较高效用值(7>5)。同理,美国在OPEC减产或不减产时也会分别选择B方案和C方案来获得最高效用值。所以对于双方而言,无论对方选择减产还是不减产,己方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产。因为谁先减产,谁先涨价就意味着率先丧失市场份额。

这种不减产的相持加剧了供过于求,进一步的结果就是国际原油持续不景气,油价连跌7周,创出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微减油井量欲先低头?

2014年美国石油开采量疯狂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成熟的液压破裂技术拉低了页岩油采油成本,让其在低油价上有了与OPEC国家叫板的能力。

但与沙特官员叫嚣的5美元挖油成本不同,美国能源部称页岩油开采成本为80美元每桶,即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油价仍需在60美元每桶以上才可获得有效利润。这样看来,美国现在已是在做亏本生意了,那为何还要死扛呢?原来正在经受货币贬值的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是35美元每桶啊。

一套美式“七伤拳”意在通过增产抢占欧洲市场份额,降价压缩俄罗斯石油利润,实现经济制裁。当然它的目的的确达到了一部分,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减少了5.7%。但另一方面,由于卢布贬值70%,俄罗斯的石油开采成本也因此降低七成。与下跌48%左右的油价一折抵,石油出口利润率还草增了20%多,所以美国这招才真是在用恶意降价强占市场份额......

不过近期,这种扰乱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有望缓解。上周美国陆续关闭了六十几个油井,小额缩减了产油量,但这一供求关系的调整表现在具体油价上还至少需要数周。

QQ截图20150113134333

2015年1月12日原油价格跌破46美元每桶,13日开盘后继续跌

沙特储量足,降价玩死老美

把缩水近一半的油价看成美式制裁无可厚非,但把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看成老美的战友可就跑偏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囚徒困境那样,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有足够的石油产能、石油储备,还有5美元每桶的超低采油成本来维持低价不减产。而其死守日均960万桶的产量也正是为了在维稳市场份额同时,继续拉低价格,逼日产量迫近千万桶的美国页岩油开采商因成本超标退出市场,进而夺回自己在2014年失去的出口份额。

OPEC内部分裂,最惨当属伊朗

濒临甚至击穿开采成本线的原油价格只有土豪的产油大国才能抗住,身为OPEC一员,小产油国也被强行带上低价走量的节奏自然不能不心怀怨言。

上周,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4个OPEC成员国都表示OPEC应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率先减产,保证价格不损害产商利益,而其中伊朗更是指明沙特不带头减产会损害整个中东。

但这种抗议收效甚微,因为沙特产油量就占整个OPEC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与其说OPEC的成立是为了增强海湾产油国的经济联系和议价能力,倒不如说是把沙特捧到了西亚油帮帮主的位置。它不同意降价,价格协商会议都没必要开。

反观以伊朗为典型代表的小产油国就比较惨了。美国对其长期金融管制,石油产业早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可伊朗又遭欧盟石油禁运制裁两年,出口份额严重缩水。再加上不足50美元每桶的油价和100美元每桶的开采成本,就是标准的“卖一赔一”.......大概沙特也是在等着逼死伊朗,直接把份额分了吧。(文/pathos不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0